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林旻柔
壽險業的保障型商品時代來臨了。金管會保險局去年做出新決策,鼓勵保險業者行銷新商品時,凡是不具「還本、滿期、增額」設計的特定保障型保險商品,自2018年起,可提高保單適用的新契約責任準備金利率,利率提高以加1碼(0.25個百分點)為限。因利率提高、保費可望降低,直接反應於商品價格上,以期提高消費者購買誘因。
在金管會的新措施鼓勵之下,壽險業者開始著力於行銷「不含生存保險金、滿期金、祝壽金」等保障型壽險、醫療險等商品;並鎖定四大族群力推保障型保單,包括初次購買保單的「保險首購族」、「預算有限族」、「精打細算族」及想提高保障的「加強保障族」等,提供不同類型商品以符合其需求。值得一提的是,雖然金管會政策為鼓勵性質並無強制,但國內壽險業者多半持配合態度,包括包括國泰、台壽、富邦、元大人壽等都已推出利率加碼型保障商品,而南山及新光人壽則正在規畫中。
值得注意的是,國人雖然已有保險觀念,但購買的商品保障普遍不足。根據壽險公會資料顯示,105年平均每人死亡給付約56萬元;而同一年度,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資料顯示,平均每戶的消費支出每年約為78萬元。也就是說,萬一家中的經濟支柱突然離開,該家庭的經濟恐怕會馬上陷入困境;可見國人的平均投保壽險保障,顯然不足以支撐家庭的風險與支出。
此外,根據調查顯示,台灣商業壽險投保率已突破240%,代表每人至少買2張以上保單。只是,國人購買保險商品時,偏好具有儲蓄還本性質的險種,缺少購買保障、轉嫁風險的觀念。當前主管機關祭出新政策,壽險公司也開始力推低保費、高保障的商品,民眾可藉此針對自己所購買的保單做健檢,在醫療、意外、癌症及重大疾病方面的保障,規劃得更為完整。另一方面,人生不同階段的保障需求也不同,初入社會的青年需要完整的基本醫療壽險保障;青壯族則需要兼顧家庭的需要,擴充保障內容及提高保額;高齡族可以需要將照護殘扶的需要列入考量。提醒民眾,投保時應針對自身的需要,規劃適合自己、有完整保障的商品,將錢花在刀口上;此外,也需要在不同階段做保單健檢,適時的調整保單,方能真正保障自己及家人的生活。
把握三重點,買保險不後悔
常聽到很多業務員說,「保險沒有好不好,只有適不適合」,那麼,到底什麼才是「適合」的保險呢?許多人覺得保險很複雜,不清楚保險到底該怎麼買,小編在此提供幾個方向及原則,希望大家都能買到適合的保險。
【先保障再投資】
「若不幸罹癌,是保險還是投資可以發揮較大的作用?」
小君的姐姐罹癌住院,手上有一份儲蓄險,以及重疾險,申請理賠才發現,只有重疾險能提供保障,而年繳保費高出重疾險好幾倍的儲蓄險,卻在此刻派不上用場。
◎ 透過保險轉嫁風險
保險最大作用是轉嫁部分無法負擔的風險(註1)。如遇到殘廢、生病等狀況,斷了收入來源的同時,還必須支出大筆花費,這種時候就能以保險轉嫁部分風險。而以保障為主的保險,通常能以小錢轉嫁大風險,如小君姐姐的重疾險,其年繳保費為幾千元,便能為她提供百萬元的保障,這才是保險的最大作用!
◎ 投資如何抵擋風險?
許多人會投保具有「定期領回」、「生存金」這類特性的保險(註2),以及具有投資特性的投資型保險(註3),其原因不外乎是這些保險兼具「保障」及「投資」特性,但需注意,「保障」的額度是否足夠,倘若發生事故,是否足以抵擋風險呢?如小君的姐姐,其癌症花費每個月快十萬,累積下來高達百萬,這些風險,若靠儲蓄險的「保障」部分,是很難抵擋的,一樣的保費在其他以保障為主的保險,能夠換取更高保障。因此,最好先確認保障足夠,再進一步投資才是比較適當的做法。
【求近期保障再考慮老年】
「年輕時保障不足,發生事故時,該怎麼辦?」
阿花及阿珠兩人都有全殘的家人,阿花說,幸好先前有買保險,因此尚未造成經濟重擔,還在可負擔範圍內,但阿珠眉頭一皺,明明先前也有買保險,但保險金卻少得可以,阿花及阿珠的家人,年紀都差不多,且所買的險種、年繳保費都差不多,為什麼會有如此明顯的落差呢?原來阿珠家人買的是終身型,看中的是老年後保障,因此,相同的保費,相較於阿花家人所買的定期型,阿珠家人的保障明顯不足。
◎ 預算不足先保定期
定期險及終身險,其最大的差異是費率的不同(註4)。定期險保費,常見的是隨著年紀而增加(亦有長年期採平準費率;以及意外險費率常以職業類別區分);終身險每年的保費則是一樣,因為是將後期年老的高額保費,平均到前期較低的保費。因此,年輕時的保費,定期險通常會低於終身險,而年老後的保費,終身險就會低於定期險。
例如,健康險、壽險,以相似的保障來說,年輕時的定期險,保費通常會較終身險便宜,可先選擇保費較低廉的定期險,做足保障,若有多餘的資金可再考慮終身險或是其他理財規劃;倘若為了老年後的風險,付出高額成本購買終身險,反而擠壓現有保障,會有本末倒置的狀況發生。
這並非意指年老後的風險不重要,而是在取捨之下,應以近期的保障為優先考量,且風險不只有保險才能轉嫁,如購買定期省下來的保費,可做其他理財規劃;但若擔心年輕時無法好好理財,那要擔心的是,這種狀況同樣會發生在終身險身上,因為年輕時就被迫繳納高保費,很有可能一時繳不出保費,導致保單失效的窘境發生。
因此,資金有限的狀況下,應就近期風險優先考量,待資金充裕時,再考慮老年風險。
◎ 環境變化快未來難預期
隨著時代的進步,依據現今環境推出的保險,要注意其保障內容在二十年後,是否還適用?以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來說,許多手術改採門診處置,不用住院,又或者是醫療制度的改變,如DRGs制度實施(註5),其住院天數下降等等,在這些變化之下,當時購買的終身型住院醫療險,保障範圍可能因此縮水。
保險公司亦有倒閉的風險(註6),其倒閉後果,不論是被接管、或是調整保費、保額等等(註7),對購買定期或是終身險的保戶都有一定的影響,但終身影響通常較大。
因此,購買終身險前,需考慮上述風險後,再做決定。
【經濟支柱優先】
「小孩保了一堆險,但大人生病反而繳不出保費,怎麼辦?」
阿華、阿如夫妻倆,為了給予兒子小寶更多的保障,於是決定幫小寶購買儲蓄險,做為未來出國留學的讀書基金。為了買小寶的儲蓄險,阿如決定將自己原先規劃保費轉到小寶的儲蓄險,但沒想到,在第十年的時候,阿如竟得了癌症,龐大的醫藥費使得小寶高額的儲蓄險再也繳不下去,只好被迫中斷,阿華原想至少能拿回這幾年所繳的保費,卻沒想到,因提前解約,以至於本金無法全部領回。
◎ 經濟無虞才有更好未來
爸媽總是會為小孩多設想,因此,為了給予小孩足夠的保障,常會替小孩投保許多保險,但爸媽往往都忘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沒有確認自身的保障是否足夠。雖然小孩一樣會遇到各式風險,但風險來臨時,父母親所受到的衝擊可能會遠大於小孩,因為,無經濟能力的小孩發生事故,其風險可能是高額的醫療費用,但倘若是負有經濟責任的大人發生事故,其風險不單是醫療費用,還有收入中斷的可能,因此,在替小孩保險前,應先確認家中的經濟支柱,如父母親,是否已經做好保障,待有多餘預算時,再來考慮替小孩投保會較適當。
◎ 小孩保險仍是保障優先
當父母親保障確認後,且有充裕資金時,便能替小孩考慮保險。許多父母會像阿華、阿如一樣,總想著要替小孩存儲蓄、基金等,待小孩成年後能有一筆錢使用,但不論是小孩或大人,保險首重應以轉嫁風險為目的。
保險應做好大人的保障,再來是小孩的保障,最後考慮儲蓄、基金等方式才較適當。
835小編提醒,買保險前務必確認瞭解上述重點,否則等到風險來臨時,發覺不合適但通常也來不及了,掌握大原則,選擇適合自己的保險,才能有效減低風險的衝擊喔!
註1:好文回顧→「你保的是大風險,還是小風險呢?」
註2:好文回顧→「買儲蓄險前要知道的三個風險」
註3:好文回顧→「什麼是投資型保險呢?」
註4:好文回顧→「自然費率 v.s平準費率,對保戶會有影響嗎?」
註5:好文回顧→「DRGs會對我造成什麼影響嗎?」
註6:好文回顧→「保險公司倒了,保戶權益會受損嗎?」
註7:好文回顧→「保險公司倒閉時,若是保額打折,你懂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