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228期

作者/林貞岑、數據整理:陳俊辰

圖片/陳德信

 

人類學研究發現,職涯退休、疾病傷殘與痛失親友3大轉折,最常發生在晚年,是切斷人際與社會連結的最大主因。在台灣,獨居多、退休年齡早,缺乏連結的風險更高。譬如近三成熟齡人口(55~74歲)是未婚、離婚或喪偶的獨居人士,男女實際退休年齡為60~62歲,意謂我們將有更長的時間一個人過活。

 

一個人可以不孤單。保持社會連結令人長壽健康,活得好,且活得有價值、有意義,近來成為高齡發展新趨勢。閨密好友老後同住、園藝愛好者一起除草種樹,讓荒蕪山林恢復生機……,

 

從個人到環境連結,不但讓人保有獨立自主功能並減少失智及退化,且能刺激社會經濟,讓高齡社會變得活躍。且看荷蘭、新加坡、日本及台灣如何創造連結,用群體力量打造幸福社會。

 

黑T恤牛仔褲、小平頭,帶著靦腆笑容的23歲荷蘭青年亨德里克(Mark Hendrik)每週固定陪伴80多歲的奶奶用餐,有次奶奶拉著他的手幽幽地說:「你來之前,我已經3天沒和人說話了。」奶奶以前朋友很多,現在卻孤伶伶一人,念大學的他這才發現,孤單長輩其實並不少;而身旁年輕朋友離鄉念書、少下廚,也想念家常媽媽味。

3

為了串聯兩代孤單的靈魂,2015年他帶領同學及七、八十歲的長輩們成立非營利組織「阿嬤快閃廚房(Oma’s Pop-up)」,祖孫合作,不定時出現在城市閒置空間改裝成的臨時餐廳,或接受企業包場外燴,提供午或晚餐,包括3道傳統荷蘭料理如肉丸等。

 

每當掌廚的爺爺、奶奶現身聚餐會場,總引發大家驚喜,彼此熱烈交談、氣氛融洽。不良於行的奶奶為了掌杓煮菜,積極訓練自己站立、擺脫輪椅,因為重新與人接觸,臉上也有了笑容。

 

共享、共居、共餐……,「做夥」成了高齡發展新趨勢。

 

在歐洲,年輕人和年長者同住正夯;在日本,流行熟齡女性好友相約共住;台灣則有超過200個社區共餐據點,讓獨居長輩走出家門,跟社區居民一起吃飯、互動。

 

不論年紀多大,持續保持社會連結,能令人心靈滿足並感到快樂,也較少生病。【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28期,網站

 

延伸閱讀:

「橘世代」商機上看3.6兆元!關鍵在於解決「不」的能力

揭開生理時鐘奧秘,失眠有解?

規劃老後的理財,從算出每天花多少錢開始

日本熟齡婚活正夯!50歲也要追愛

新家人關係:老了就和外人住一起

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