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林旻柔】
全球經濟成長趨緩,企業致勝存活的關鍵在於品牌力。台灣的中小企業有深厚的基礎,不過,在品牌策略的經營上卻較為疲弱。舉例來說,台商最早在1980年代進入大陸投資,30年過後,在大陸還看得見的台灣品牌只有康師傅、宏達電、宏碁等,且市佔率還在萎縮當中。然而,大陸卻在開放市場後急起直追,聯想已併購IBM的PC部門,華為和海爾已打開歐洲市場。現階段的台灣,如何在國際上努力競逐尋求機會?全球品牌協會與KPMG安侯建業於近日舉辦「全球品牌高峰論壇-建立全球品牌產業戰略」,由各界專家提出專業論點,共同關注台灣品牌。
全球品牌協會理事長陳春山表示,台灣的品牌戰要效法瑞士,瑞是與台灣的共通點是國土狹小,但瑞士政府善於經營國家品牌,且瑞士的企業也善於利用國家品牌,兩相扶持,藉國家品牌吸引全球人才與資金,不僅在法國、德國、義大利等大國間獨樹一幟,金融保險、食品、手錶、醫藥等產業更是全球標竿。
此外,陳春山強調,併購也是品牌戰中不可或缺的戰略,像大陸紫光集團意圖買下矽品、力成、南茂就是近期最好的明證。當公共建設支出緊縮、經濟成長停滯、產業難以升級及紅色供應鏈衝擊等難題接踵而來時,台灣更有設立併購基金的需要;透過資金的挹注,整併企業改善體質並擴大版圖,可使企業更有能力走出台灣,佈局全球。面對當前的困難,他舉例表示,如同宏碁創辦人施振榮所說,台灣即使眼前面對100個困難,但卻仍有1000個機會;此外,台灣未來要有希望,就要改變心態,要如德國總理梅克爾所說的「Be Ambitions」,台灣人民要有雄心壯志,不能再僅滿足於小確幸了!
台灣證券交易所董事長李述德則表示,品牌的亮度不進則退,約莫10年前,Nokia、Motorola、Kodak等都是家喻戶曉的品牌,但如今卻都消逝無蹤了。台灣有一些老品牌如大同電鍋,到現金仍存在於市場,表示台灣的產業及產品有一定的水準,不過,台灣近年來的競爭力,在IMD、WEF的評比都是甫進步又退步,相當不穩定,目前台灣必需做的,就是要探討失去競爭力的原因,重新擬定好戰略再前進。
台灣集保結算所董事長丁克華表示,企業實現社會責任(CSR)將能夠大大提升品牌的價值。根據經濟學人「Brand and Deliver」報告指出,創造品牌價值是新興亞洲企業的必經之道;過去亞洲企業倚靠低成本與大量生產的代工模式仍可獲得蓬勃發展,然而,這種成功模式已無法持續,因其成本優勢正逐漸喪失,且市場開放度日漸提高,相較之下,西方企業擁有更高超的品牌運用力;對於決勝全球市場,品牌具有重大意義。
此外,股神巴菲特曾說,品牌是企業重要的經濟護城河;意指品牌如同護城河一般可以保護投資並獲得回報,也可防禦競爭對手的攻擊,一道又深又廣的護城河是企業絕佳的競爭優勢,透過此優勢可以確保企業支持續成長。此外,根據CSR資訊網站「CSRHub」分析1000家公司2012至2013年的資料,發現CSR政策有助於公司品牌力的提升,其中,以員工的福利與環保政策對品牌價值的貢獻最大。
品牌不僅攸關企業的營運,更嚴重地關乎國家的形象與經濟。金管會副主委王儷玲說,品牌需要長時間的經營,並且也要有風險控管,一個細節都有可能損害企業或國家形象。她舉例,像最近爆發的福斯柴油車排氣造假事件,因為違背企業經營的誠信原則,讓福斯的市值在2天內蒸發了200億美元,此外,更牽連到德國的股市及國家形象的受損;台灣的食安事件也讓過往美食王國的光環不再。因此,對於品牌的經營、品牌形象的維護不可不慎!
對台灣而言,受限於內需市場小、自然資源較為匱乏,人才或許是另一個台灣可以藉其以品牌立國的契機。人才既然是經濟與品牌發展的關鍵,未來,學校與企業如何將台灣子弟培育為國際化人才,或吸納外國菁英留為己用,甚至將台灣擘劃為亞太地區的全球品牌人才培育中心,將是至關重要的事。雖說品牌的塑造並非一年半載就能看到成效,但若現在不做的話,未來十年內,台灣更別想超越南韓、新加坡了。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