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宜倩/宜蘭縣報導
為最小兄弟而做,就是為我做。
推行公民運動的「羅東聖母醫院」醫師25日在臉書發文指出,該院對於就醫欠款民眾的作法,就是燒掉借據單,連知名導演吳念真一家也曾受惠。聖母醫院當天在臉書回應:「確實如此,這就是這些外國老神父遠渡重洋、一生奉獻給台灣的初心─侍奉最弱小兄弟,如同侍奉耶穌基督!」
遠渡重洋來,成為病患的血庫和銀行 奉獻生命到最後一刻
半世紀以前,義大利天主教靈醫會的會士與修女們,遠渡重洋來到醫療落後的宜蘭,建立羅東聖母醫院,照顧蘭陽地區肺結核、痲瘋病的鄉親,以及智能障礙的孩童。「他們在宜蘭奉獻到他們生命的最後一刻,也選擇葬在這塊土地。」柳林瑋26日又貼文回應。
他分享,一名斯洛維尼亞藉的范鳳龍醫師,被宜蘭人尊稱為「Oki醫生」(日語的大醫師),38年埋在宜蘭的日子,除了照顧病人,更將收入奉獻給醫院和病人。回天家前共完成8萬多件手術,臨終前還心繫患者。在他的告別儀式上,羅東街頭有上千民眾送他最後一程。
一位曾與他共事30年的護士杜素瓊說,「范大夫對病人的好是出了名的。血庫沒血了,執刀的他經常一捐就是三百、五百、一千cc;病人沒錢,從未支過薪的他,把僅有的零用金也給了病人。」范鳳龍絕對不會向病人收取保證金,若是原本預計開刀的民眾未準時出現,他就會氣沖沖地責問會計室,是否向民眾收取保證金。
「數十年來,就挑最沒有人願意去做的,但是弱勢民眾有實在的需求去作。」他提到,宜蘭監獄以及南澳、大同等偏鄉的醫療服務就是由該院承擔。該院以「服務最弱小兄弟」的精神、以及過去神父等人的擺上,正是柳林瑋在醫學院畢業前,立下服務的初衷,自己一個月也有幾次到宜蘭監獄看診。
聖母醫院也見證知名導演吳念真一家受助該院的情況。吳念真回憶,父親在瑞芳的礦工及其家屬,一受傷就會到聖母醫院就診,「因為在這裡你如果沒有錢,出院時可以暫時不要付,只要寫一張紙,以後再付就可以了…這張借條在兩三年後,神父就又主動銷毀掉…」
真的「欠錢不用還」! 民眾有餘力願點滴償還
聖母醫院受訪時表示,有一位50歲左右的中年婦人,26日帶著孫子看診,回憶當年就醫的情況,當時生活困頓,付不起醫藥費,神父不但不收錢,還自己資助。「就很謝謝!(醫院)都沒來討錢。」
由於該院視病如親,憐憫貧窮者,因此受惠的民眾即使經濟能力不足,仍願意一點一滴償還。「他們很有心!」
一對母女因體弱多病,兩人時常輪流住院,即使欠款頗鉅,但為了「謝謝神父的關愛、聖母醫院的仁慈」,和院方約定每年底領年終時,每年還2萬元。另有民眾一次欠下5萬元費用,在欠條上寫著:「每月還3000」,在每月發薪時逐月還款。
此外,該院在蘭陽地區的服事,感動許多人,使得預計在2016年完工的「老人醫療大樓」,龐大的經費在5年內就順利募款達標。
不過,仍是會發生民眾惡意欠款的情況。聖母醫院說:「不知道他們會不會來還錢,但就是『相信』。會來的,感恩;不來的,願神祝福給他。」近來,一位好手好腳不願工作的民眾,得到補助後卻酗酒,院方給予3次機會,但認為這麼下去會害了他,第4次就告訴他,多少還一點款項,看到他的用心,院方才會繼續支援。
近年呆帳一千萬也不怕 因為「我們是病人的僕人,病人是我們的耶穌」
長年幫助弱小民眾,讓他們在無力付醫療費的情形下,可欠款不還,但醫院如何經營下去?聖母醫院回答,「我們一直都有呆帳,這也是醫院一直無法加很多薪的原因。」其實從2010年至2013年的醫療呆帳,扣除醫療行政救助資金,有將近一千萬元,甚至2012和2013年各呆帳逾200萬元。
但該院的醫護人員不擔憂這些事,因為團隊都認同醫院「僕人十誡」的宗旨─「我們是病人的僕人,病人是我們的耶穌」,因此加入時就抱著「犧牲奉獻」的精神。
其實不是只有羅東聖母醫院在做,「耶和華的愛,無所不在,大家一起來做!」
本圖/文由「基督教今日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做在最小的身上 聖母醫院不只燒借據!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豪鼎飯店董事長 葉永良:我很普通,但我是王子!
昔日「呂醫師」翻轉為教育「呂老師」!
創世為3.5萬街友暖冬
愛的不歸路-服事弱勢心路歷程
窮人家的生日party!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