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田春慧   

尼泊爾加德滿都附近的農民小麥豐收。一項新的科學研究發現,由於人為排放二氧化碳穀物的營養價值下降了。

COB

和世界上其他地區的人相比,發達國家居民更容易獲取蛋白質,吃到魚類和肉。但世界上76%的人的主要蛋白質來源是植物。到2050年,世界人口預計達到95億,如果這個比例保持穩定,或者說更多的人選擇植物來補充蛋白質的話,那就需要生產出足夠的糧食來滿足人們的基本營養需求。

《環境與健康展望》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近來發表了一項新的研究,該研究著眼于全世界當前以及預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研究發現,人為排放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水平不斷上升,到2050年主要糧食作物(如水稻和土豆)營養價值的下降率會超過5%,會導致18個國家的1.5億人嚴重缺乏蛋白質。

為了明確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后糧食會損失多少蛋白質,該研究小組做了實驗,他們把主要的糧食作物置於高濃度的二氧化碳環境中。研究發現,水稻、小麥、大麥和土豆中的蛋白質分別下降了7.6%,7.8%,14.1%6.4%。之後他們將這些發現應用到聯合國發展中國家吃什麼和吃多少的數據中并發現,缺乏蛋白質已經成為數百萬人所面臨的問題,比如撒哈拉以及南非,情況預計很難好轉,因為穀物在他們的飲食習慣中佔了很大的比例。印度人主要依靠大米和小麥等主食來獲取蛋白質,他們從日常飲食中獲取的蛋白質可能會下降5%,未來5,300萬新增人口會面臨嚴重缺乏蛋白質的風險。除此之外,未來幾年,食品成本預計會增加,人們面臨的局面是要花更多的錢去買食物,食物的營養價值卻不如從前。

研究人員邁爾斯(Myers)指出,“為了應對這一情況,我們需要快速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還要培育受二氧化碳影響較小的糧食品種,增加糧食的營養價值,豐富飲食習慣,不應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邁爾斯的其他研究還表明,二氧化碳水平上升還會導致全球範圍內的膳食鐵缺乏症,食物中鋅含量下降。

參考資料:

carbon-dioxide-co2-grain-protein-defici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