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Pinpoint 博士

眾所矚目的食管法雖然目前進行朝野協商,但初審已通過草案中第九條有關業者應分階段使用「電子發票」以追溯食品源頭。大家都知道這次黑心油風暴迄今政府有關單位仍無法掌握全局的主要原因就是沒做好源頭管理,照理說所有食品從國外進口原料或國內自製中間經過加工、分裝、到最後批發、零售等流程,都可由財政部關務署及國稅局掌握報關、營業稅等資料,而如果這些上下游買賣關係可使用電子發票,則所有交易明細一目瞭然,亦可輕易找問題的廠商及問題油品的流向,就不會像現在無頭蒼蠅式窮忙還不一定掌握住重點。

行政院於民國89年通過的「知識經濟方案」中,揭開電子發票的推動序幕,中間經歷94年的「電子發票推動計畫」以及99年開始推動的B2C消費通路試辦階段,直至101年開始的全面推動計畫,迄今在每年八十億張左右的發票中,在102年已有39.6張電子發票,接近百分之五十,今年(103年)可望破50%的電子發票。而進一步分析每年發票數最多的前一百多的廠商中,只剩20%左右尚未使用電子發票,其中包括麥當勞以及全國加油站等知名企業。

在本次食管法初審通過的強制廠商使用電子發票,受影響的食品廠家數高達6000家左右,在本條文修正前只有不到30家廠商使用電子發票,亦即只有千分之五有使用,因此本條文的通過對食安的提昇會有很大助益,但食品業的上下游相關廠商實在太多,預估會有二十萬家以上,甚至於高達三十萬家左右,對於這麼龐大數量的廠商要全面納入電子發票有一定困難度,換言之,即使食管法修正通過,短期內政府無法百分百全部掌握,仍需要有類似食安警察的建制以及獎勵吹哨者的相關措施,才能真正做到食安的全面品管,才能全面保障食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