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內乾癬性關節炎生物製劑健保給付規範,對於傳統光照療法與口服藥仍無法改善的中度至重度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可在皮膚科與風濕科雙科別醫師評估下選擇使用生物製劑,透過精準鎖定發炎因子的方式抑制皮膚與關節症狀。
46歲的陳小姐是名乾癬患者,皮膚自罹病以來都不見好轉甚至愈趨嚴重,直到指甲也相繼出現角質異常增厚、色澤泛黃與層狀剝離等問題,且服用口服藥物也無法有效抑制發炎時,她才驚覺疾病的嚴重性並前往醫院皮膚科門診就醫。在醫師的觀察診斷下發現,除了皮膚、指甲的乾癬嚴重外,陳小姐的部分手指也出現腫脹問題,是典型的乾癬性關節炎-香腸指症狀。
高雄長庚醫院皮膚部劉奎蘭醫師說明,乾癬性關節炎是乾癬的常見併發症之一,如果患者有指甲乾癬將有較高風險合併乾癬性關節炎。然而,關節炎初期沒有症狀,所以不容易被患者察覺,建議乾癬病友觀察到指甲出現點狀凹陷、角質增生等異常變化時應盡速與主治醫師溝通,把握黃金治療期!
五大症狀揪乾癬性關節炎 生物製劑助攻防變形傷害
劉奎蘭醫師說明,除了皮膚與指甲的病灶嚴重恐合併關節炎外,若患者有接骨點炎(周邊關節疼痛腫脹)、香腸指/趾(手指、腳趾紅腫疼痛)、中軸症狀(頸部、下背痛、脊柱活動受限)則表示關節已出現發炎反應,應盡速與主治醫師溝通並制定全方位的治療目標。此外,許多乾癬性關節炎病友常有關節不痛就好了的誤解,劉奎蘭醫師強調,自體免疫疾病的發炎是持續進行的,一旦中斷治療,後續症狀再度復發時反而需要耗費更長時間才能改善,呼籲患者務必配合醫療團隊持續治療,穩定控制皮膚和關節症狀。
根據國內乾癬性關節炎生物製劑健保給付規範,對於傳統光照療法與口服藥仍無法改善的中度至重度乾癬性關節炎患者,可在皮膚科與風濕科雙科別醫師評估下選擇使用生物製劑,透過精準鎖定發炎因子的方式抑制皮膚與關節症狀。
目前乾癬性關節炎一線治療的生物製劑包括TNF-α、IL-17抑制劑、IL-23抑制劑等,歐洲風濕病醫學會(EULAR)治療指引根據不同症狀提供相對應選擇建議:有中軸症狀的患者會以IL-17抑制劑為治療優先建議;若合併皮膚嚴重與香腸指,可以用IL-17抑制劑或IL-23抑制劑有效緩解症狀;而周邊關節炎則是使用TNF-α、IL-17抑制劑、IL-23抑制劑皆可達到良好的控制。劉奎蘭醫師建議,病友依據個人情況與醫師溝通評估使用適合自己的治療方針。
▲高雄長庚醫院皮膚部劉奎蘭醫師
防疫攻略三步驟 1醫病溝通2持續治療3施打疫苗
新冠疫苗的施打與否也是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病友所關心的。劉奎蘭醫師說明,接種疫苗後出現的「副作用」與一般大眾相同,且多為非嚴重的短期症狀。其中生物製劑雖不影響接種,但部分藥物需做時間調整,在施打前建議與主治醫師溝通討論。呼籲病友乾癬與乾癬性關節炎病友應及早預約,才能防疫同時兼顧疾病控制。
以上衛教資訊由台灣諾華協助提供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