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王賢文
我是1950年生的,小學課本還是教我們是「中國人」的時代。但那時候,也是反共抗俄的時代,兩岸兵戎相見,台灣這邊新聞常報導我們軍機擊落米格機或oo反共義士駕機投奔自由來台灣的消息。台灣雖小,但似乎充滿可以反攻大陸的希望。
待到民國63年,我去當預官,雖已無水鬼摸哨之事了,但雙方敵意仍深,互不往來。
進入社會後,兩岸漸漸少了仇恨了,但因仍互相鎖國、封境,人民無法來往。直到民國73年,我被服務的機關,派去美國某學研習三個月,在大學社區租了一棟老木屋的其中一個房間。隔壁則有一位從大連來的大陸留學生。那位陸生,年紀偏大,說是歷經文革艱辛後,重新再讀大學、再有機會被派來留美的。
這是我第一位認識到的大陸朋友。他因遭遇過文革,性情上有點謹小慎微,不甚講話,但過了一個月,終於也能與我聊起天了。我後來知道他家境不甚好,因此,把台灣帶來的一盒香皂送給他。幾百塊錢的香皂禮盒,竟被他視為大禮,感激不盡似的。
民國76年,解嚴和開放觀光後,國人赴大陸探親、旅遊的,絡繹於途,回來講大陸山水之美,但也遺憾大陸觀光設施還落後,特別是公共廁所,令人不敢領教。返鄉探親的老兵,則幫家鄉親人建屋、塞幾塊黃金或分給親戚的,比比皆是。
圖片取自:(wikipedia)
但鄧小平的經濟改革和開放政策,讓大陸在90年代,起了翻天動地的改變,中國崛起了。民國90年,我第一次赴北京旅遊,多物質建設,已非過去同事所描述的。 91年,我因公赴杭州開會,在那裡,認識了浙江省立圖書館的副館長王效良先生,他是我繼美國那位留學生後,第二位比較有交往的大陸同胞。他是小官員,但也溫文儒雅,不是以前小學課本上描述的匪幹模樣。
這次浙江省,王效良先生陪我們去許多文化景點參觀,讓我覺得中華文化的底蘊,大陸終究還是比較深厚。
再去大陸,已是民國99年的上海世博會。此時大陸已是經濟起飛,上海灘前的高樓大廈林立和燈火通明連江月,都讓我震撼不已。
馬英九執政時代,兩岸互通了。王效良先生也有機會來台參加八天的環島旅行了。我還記得,在台北請他吃日本料理時,他的夫人感慨的說:「我這輩子,從沒想過有一天能來台灣…」。而台灣由於自李登輝到陳水扁時代的戒急用忍和鎖國政策,經濟發展停滯,到馬英九開放陸客來台,才打開一條觀光賺外匯的脈絡。
馬英九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其實是不得已之下的最好政策,兩岸暫時模糊政治對立空間,讓時間去解決統獨對立問題,在經濟和文化交流之下,大家融洽相處,一定能互相了解,走出一條和平的路途的。如今民進黨執政,一味去中化,灌輸年輕人反中教育,不想自己祖先來自何處。
筆者年輕時代,大家當兵很苦,但大家至少都當個兩、三年兵;現在年輕人,嘴巴喊反中,卻吃不了苦,戰爭來了,怎能打戰?現在要是發生戰爭了,想「保台」大概也是在做夢。如果不珍惜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和平方法,想要長期維持台海和平,是很困難的。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