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Spencer
201410161400_s_短評_不知修憲為何羞現

江宜樺出任閣揆迄今超過十九個月,報載部會首長異動達十七個,幾乎一個月換一個首長,反對黨譏為災難內閣,我想出身耶魯大學政治學博士的江揆一定很不服氣,孰令致之,內閣們幾乎不眠不休的埋頭苦幹,為何民調這麼低落,為何這麼顧人怨。

也許有人會說江揆上台至今所碰到的炸彈是馬英九總統上台後最多的院長,例如十二年國教、取消軍公教年終慰問金、證所稅、服貿、食安等,炸彈是一顆比一顆大,牽涉的範圍是一個比一個大,而每次處理完之後就累積了一些民怨,對政府就愈發不滿。

其實行政院長的成敗與其閣員的表現息息相關,在這民意高漲的時代,部會首長多半來自於毫無民意基礎或政治歷練的學者或技術官僚,這幾乎就注定未來失敗的命運。畢竟他們無法精準掌握民意,施政方向常與民意脫節(如證所稅就是最好例子),且要面對立委的監督,這些立委打從心裏瞧不起毫無民意基礎的首長乃至於院長,在目前憲政體制下,只有總統有民意基礎,而他所任命的行政院長又不需立院的同意,儼然只是總統的執行長或管家而已,這種不受立院監督的現象,是當年李登輝前總統為了私心所修出的超級大總統制,總統擁有無限的權力卻不用到立院來備詢,只提一個閣揆到立院當作人肉沙包成為被砲轟的對象,這種權責不相符的制度正是現今行政官員官不聊生的主因。

要解決上述行政部門愈來愈弱的現象只能透過修憲,修成權責相符的總統制或內閣制,而縱觀全世界的民主國家,除了美國之外幾乎都採用內閣制(如英、德、日等),只有具有民意基礎的國會議員擔任閣員,而多數黨的黨魁擔任行政院長,總攬國家大政,如此才可能使台灣的政治穩定,民主走得更穩更久。也許有人會說現在立委的形象表現這麼糟,當了部會首長不是更慘,其實,多數學者都認為只要改成內閣制,有意要為國奉獻的優秀人才自然會進軍國會,此外,也可消弭目前「贏者全拿」超級大總統制在選舉過程當中所造成社會的動盪與不安,目前執政的國民黨應負起責任帶動修,才能讓整個制度權責相符,雖然這和扭轉現在執政黨民意低迷是兩回事,但這表示願意對歷史負責是值得肯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