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黎明輝  攝影/Tidus(部份由受訪者提供)

香港基督教佈道家、阡陌社區浸信會牧師林以諾,今年五月突然宣佈退休。消息引來多方猜測,因為他距正式退休年齡(六十五歲)還差九年,過去每年仍然繼續在世界各地舉行Yeah Show佈道會;再加上所牧養的教會人數不斷增長,正計劃在社區建立更大禾場,需要兼顧許多責任,為何這麼快便決定「離場」?

原來,林以諾牧師今年提早退休,主要與情緒壓力有關。他坦言過去已出現恐慌症(驚恐症)一段時間,如果繼續強逼自己,不但身心靈無法承受,還會步入憂鬱症的困局,故此不能不退。他說:「有許多人擁有成就,卻失去健康和家庭,我不想這樣。」

退休後的日子,林以諾頓時身心靈都安靜了下來,深深感受到詩人所說的重要:「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未來的路,就交由上帝帶領。「上帝把人放在各樣處境,不是為了有所成就,祂更看重的是人與祂的關係。」

十年奔波  累出恐慌症
林以諾形容,他的退休決定是「緊急煞車」,許多人包括師母和教會同工,也是到最後一刻才知道。「我的退休是突然停下來的,不是有所計劃。如果按照與教會的約定,我是六十五歲才退休,還有九年。」

導火線是過去十年累積的工作壓力和情緒問題,在去年爆發、一發不可收拾,他開始會無緣無故、不能自主地出現焦慮及恐慌。「去年發現情緒健康出問題,約有九個月時間,睡眠素質變得很差,半夜醒來後便不能再睡,無論讀經、禱告都沒有用。近十年來,我經常出外佈道,工作一個接一個,沒有喘息的空間,對內又要兼顧教會,壓力好大!就像楊牧谷牧師所說的:蠟燭兩頭燒。」

「有一次在前往波士頓的長途旅程中,起初我以為是時差問題不能入睡,開始服用安眠藥,但吃了半顆、一顆都沒效。後來我連在自己的教會面對會眾講道,都會恐慌、震顫。我以前在澳洲對著八千位觀眾佈道都不會怯場,現在竟然在最熟悉的地方都會害怕,我開始感到不尋常。」

求醫後,林以諾發現自己原來得了恐慌症,如果繼續下去仍未改善,就會引發更嚴重的憂鬱症。當身體的警鈴響起,林以諾開始認真考慮退休的事,「有一個很強的訊號告訴我,若再這樣下去,只有兩個選擇,一是吃憂鬱症的藥,二是『玩完』。」

「我有一個在吉隆坡當中醫的朋友,患上重度憂鬱症三年,他的嚴重程度是不願起身、出外,就如鄭秀文(也曾有過情緒問題)所形容的無力感。有些患者想跳樓,是他們控制不了的。我的朋友每一天都想自殺,因為在他的價值觀中,最能解決問題的就是這個方法,後來他改向西醫求助。」

林牧師坦言,近十年來工作一個接一個,蠟燭兩頭燒,身體狀況亮紅燈。

林牧師坦言,近十年來工作一個接一個,蠟燭兩頭燒,身體狀況亮紅燈。

上帝出手  緊急踩煞車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廿一世紀最大的隱形殺手就是憂鬱症。「當時我不認為憂鬱症有這麼嚴重,直到我都出現問題,才知道嚴重性。」令他吃驚的是,不少教會領袖也有這個問題。

「在預備退休那段日子裡,我找了一群核心朋友聚會,才發現那些朋友當中有一半在吃憂鬱症的藥,這讓我很震撼。其中以男士居多,他們不會主動告訴別人自己有憂鬱症。罹癌的話會告訴人,因為可以從外貌上看出來,工作能力也會下降。但有很多教牧同工、牧師在吃憂鬱症的藥,不敢告訴別人。美國也有不少大教會的牧師,也因壓力大而辭職。」

「十多年前,我看了一本書《走出黑暗》(Arise from the Darkness-When life doesn’t Make Sense),作者葛羅謝爾神父(Benedict J.Groeschel, C.F.R)就是患有憂鬱症,後來康復。我知道若一直這樣就會病倒,所以我停止了,就如看見前面有懸崖,勒住腳步。」

林以諾笑說,許多會友至今未能接受他因情緒疾病而退休的事實,「有會友對此不能接受,在他們心中我是屬靈偉人,與神關係很好,怎麼會這樣?我卻認為若不是上帝出手,我不會『緊急煞車』。」

最令林以諾痛心的,反而是一些教會人士批評嘲笑他,甚至認為他不屬靈和軟弱。「很多人誤會或批評我的事奉及『棟篤笑』(又稱單人喜劇、單人脫口秀)佈道方法,因為他們根本不理解,一味以為我在搞笑。棟篤笑是包含人生哲學和價值觀的想法,腦中要不斷創作、分析,一點也不膚淺。不過,很多喜劇演員如飾演豆豆先生的羅溫•艾金森和許冠文,都受憂鬱症困擾。」曾演出《春風化雨》的好萊塢一代笑匠羅賓威廉斯,亦因受憂鬱症折磨多年,最終自殺身亡。

廚房神學  留心靈空間
感恩的是,林以諾把眼目定睛於神,放下纏累自己的人和事,結果領受到前所未有的平安和喜樂。「最近我成了家庭煮夫,有空就去市場買菜。我從市場中體會到什麼是不時不食。例如冬瓜是夏天吃的好,冬天不會吃冬瓜,顯明萬事都有定時。煮菜要用很多的水沖洗食材,我們不也是受水和聖靈的洗,讓內心被沖洗潔淨嗎?當我不會煮一道菜時,會用許多方法學習,像是買書、上網和問人,而查經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我們也會上網或者請教別人。」

他還錄製了「快諾廚房」,與朋友分享在廚房裡靈修的經驗,實踐「廚房神學」。「天主教的勞倫斯弟兄是一個天生口才不佳、行動不方便的人,後來他在修道院的廚房工作。修道院最有名的著作就是由他書寫,其中一本是《與上帝同在》,靠著親近上帝,他每天向神禱告和求問,使人可以在重覆和枯燥的工作裏經歷上帝,工作會變得更有意義。」

雖然工作的形式轉變了,但與神同行的心志卻不變。在人生下半場,林以諾思考的是如何成為「生命規劃工程師」,憑自身經驗分享人生下半場該怎麼走。「不信主比信主的人可惜的是,他們不知可以尋求上帝的幫助。有些人賺得了金錢,卻失去了家庭和健康,像《窮得只剩下錢》這本書所描述的痛苦境況。看到這些情況,激發我分享人生下半場該如何規劃,盼望人生變得有意義。」

放下牧職後,林牧師在做菜中找到樂趣。

放下牧職後,林牧師在做菜中找到樂趣。

城市也患了情緒疾病
在林以諾眼中,香港就有如一個患了情緒疾病的城市,需要及早懸崖勒馬。「如今已踏入後現代社會,經過後現代洗禮,整個社會變得多樣化,人與人之間少了忠誠,有時香港青年缺乏了國際視野與包容性。」

他坦言對香港現今的年輕人感到悲觀,「這一代透過網路很容易得到名利,例如透過做網紅或者賣弄色情,價值觀很容易被扭曲。香港這塊地方太狹窄,好像什麼議題都與自身有關;這幾年的香港,所有人都在談政治,這是很不健康的事,大家都沒有喘息的空間,思考人生和信仰。」

一個社會的情緒疾病該如何醫治呢?他說:「如聖經所說,be still(要安靜)。休息不是什麼都不做,而是安靜,就如我休息一年,退後一步,讓心靈騰出安靜空間。另外就是低IQ時代將要過去,新媒體要肩負散發正能量,傳承智慧知識的重任。」

專心退休  重新出發
林以諾宣佈退休當天,其教會(阡陌社區浸信會)也宣佈租下一間聚會用的地下室。「租新的空間,是在我還沒退休前就已計劃好的。這裏昔日是一家連鎖商店,最近不續租,我們便把地方租下,方便崇拜後大家聚集。但當這兩個消息一起公佈時,會友很震撼;牧師走了,卻多租下一個地方?」但他感恩的是,部份弟兄姊妹認為沒問題,因為上帝會有預備,教會是上帝的,不是牧師的。若有人認為教會是某個牧師的,這是錯誤的觀念。

另一件同樣在退休時發生的事,是林以諾獲選世界華商投資基金會頒發的世界傑出華人獎。他笑說這個獎的出現,正好給他加添點正能量,「我是香港第二個牧師得到這個獎。退休人士可能會覺得自己沒什麼價值,就如我以往牧會十分忙碌,如今變為一個參加崇拜的會友,也會懷疑自己的存在價值。可能會有人將退休人士看為閒人,但在這個時候得到這個獎項,對我是一種肯定和鼓勵呀!其實我曾有機會得到傑出青年獎,但因剛好超過四十歲的年齡界限而錯失機會,現在有這個獎項也不錯呀!」

為了專心退休,林以諾推掉了很多教會的工作,面對的現實問題就是失去穩定收入,「因為是退休,而非放假。我感恩今年女兒從學校畢業,她也在教會擔任義工;另外我考慮過搬到較小的地方住,減少開支壓力,但最後發現可以應付,就不搬了。所以我是幸福的,暫時可以安心退休,哈哈!」

(香港影音使團提供)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上帝出手幫忙踩煞車 佈道家走出抑鬱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