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蔡英文1日走訪台南後壁,本土大老、國策顧問黃崑虎全程陪同,中午蔡英文在黃家古厝與黃崑虎閉室餐敘,被外界解讀黃崑虎有意挺小英,對此,黃崑虎表示,總統下鄉接地氣,他出來陪同是理所當然,外界不需要過度政治聯想。

《財訊》於2009年曾報導過這名人稱「養雞大王」黃崑虎坐擁「黃家盛世」傳奇古厝。在台南後壁區,黃家古厝是間高齡80餘年、占地7000坪的四合院,歷經歲月滄桑的古厝風韻猶存,不僅紀錄了黃家一頁地主發跡史,台灣農家精神也在這棟古厝裡父傳子、子傳孫…。

在台南縣後壁鄉,前國策顧問黃崑虎的家是個知名景點,有後壁第1名宅之稱,因為主人好客慷慨,終年大門敞開、來者是客,政商名流、市井小民、古蹟建築學者絡繹造訪,已然是台灣公共財。

清末盤辮福州師父,耗時3年蓋成

黃家古厝位於一條椰林小徑裡,曲徑通幽後呈現在眼前的是個大大的前埕,花木扶疏、修剪得宜,坐北朝南的建築古色古香,初來乍到,我們幾位台北訪客還以為來到了區公所之類的地方行政中心。事實上,在我們剛到時,身著白襯衫、深色西裝褲、中分髮型,一派仕紳打扮的主人黃崑虎,正在幫一位鄉親排憂解紛,沒一會兒,又有朋友打電話來跟他討論國際原油價格、通膨物價,十足地方意見領袖的架式。

人稱「養雞大王」的黃崑虎,原來是大地主之子,黃家這間古厝如今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閩南式四合院,除了建築本身(內部5000多坪),代表「前有財、後有勢」的前池及後院,也都被保留下來,總面積達7000多坪,古厝第1進門廳係3開間的閩洋混合建築,是主人接待賓客的地方,第2進正身為7開間,沿襲閩南建築風格,兩側護龍過水廊道,貫通宅第。後落正廳設有「公媽龕」與「案桌」,是黃家的精神的重心。黃崑虎自豪地說,其完整性「台灣應該沒有第2間」!

1924年(日據時代大正13年),原居前菁寮的黃崑虎父執一輩決定在後壁寮現址大興土木,當時還特地從福州請來了一、兩百位長髮盤辮的清末雕刻師傅,耗時兩三年時間才完成。樑柱建材全是從閩南運來的福杉,斗拱木雕用的是頂級的台灣肖楠,窗戶則設計成當時最流行、巴洛克風的「大正窗」。中西建築元素水乳交融,如今都已成國寶級文物。黃家後院種植的樹木也已有近百年樹齡,尤其幾棵高大的龍眼樹,更為炎熱夏日帶來許多涼蔭,堪稱處處都見證這個四合院的歷史。儘管歲月浮沉,老厝風華不減,依稀可見當年「黃家盛世」。

現今的黃家古厝,其實面積不過是當年家產的「零頭」而已,最巔峰時期,黃家光是在平地便擁有1000甲土地,另外在關仔嶺、白河水庫一帶,還有2000甲的山坡地。1000甲到底有多大呢?黃崑虎試著形容說,如果站在屋頂上,眼力所及的土地全都是他們家的,連鳥兒都不用飛過別人家土地;一個當地的計程車司機更誇張的說,黃家土地之大,騎馬3天3夜都繞不完…。

當年黃家的發跡,就像這間古厝一樣傳奇。黃崑虎的祖父生有4子,早年是以撿稻穀及當牛僮維生。日本人占據台灣後,為了灌溉需要,開始興建烏山頭水庫及嘉南大圳,黃家父執輩腦筋動得很快,心想水一來,土地價格勢必翻漲,便開始大舉購地,土地一多後,便在鄰近鄉鎮到處找人幫忙耕作,據稱當時80%的人都是黃家的佃農,黃家還蓋了大批農舍供佃農們居住。

▲人稱「養雞大王」的黃崑虎,原來是大地主之子,黃家這間古厝如今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閩南式四合院,總面積達7000多坪。(圖/資料室)

觀光號火車為黃家在台南停站

當年黃家兄弟還合開了一家「黃振興合資會社」,訂有公司章程,極具企業化經營的頭腦,這在早年的農村裡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情。該會社除了從事土地開拓及造林、不動產買賣及借貸、煉瓦及石灰製造外,黃家還經營碾米場,出口米到日本、設立信用合作社。黃家亦懂得回饋鄉里,除了開發商業街、開設戲院、捐助興建校舍、聘僱漢、西醫幫人看病,連當地的公所、派出所等公共用途土地,也是黃家寄付的,「經過近百年後再看,當年父親那一輩的思想仍然不輸現代人,」黃崑虎驕傲的說。

也因為經營有成,黃崑虎的三叔還曾經被日本天皇召見過,並賞賜禮物;又據當地計程車司機從老父那裡聽來的說法,早年的觀光號火車,幾乎可說是為了黃家而在台南停站的,據說當年火車到站時,還會停下來打電話通知黃家;甚至連算命仙曾準確預言黃家會大富大貴的街坊傳說,至今仍在台南鄉間流傳。

不過,後來因為國民政府實施三七五減租、耕者有其田政策,強制規定每個地主只能留地3甲,被充公土地則以股票及現金補償,黃家大地主的土地資產因而銳減。

在黃崑虎眼中,父親那一輩就像是農業企業家,成就了巨大的財富,然而,當棒子傳承到他手上,其實又是另一頁傳奇的開始。黃崑虎12歲時父親過世,後來家族又遇三七五減租等政策衝擊,財富風光或許不如以往,但他從小便極具反骨思想,還曾經計畫逃去日本求學,立志回來後要當台灣總統。

國民黨來台後,黃崑虎對學校裡穿棉襖、不時還會用手擤鼻涕、口音極重的外省老師很反感,覺得他們「上課在講什麼聽攏無」;228事件時,就讀嘉義中學的他因通勤上下學,常會在火車站前看到遭槍決老百姓的屍體,對國民黨政權「凍袂條」,高一時,他和兩個朋友竟跑到基隆港口,準備坐船逃去日本大阪,後來被阿兵哥發現持槍盤問而功敗垂成,後來他又試過想從蘇澳搭走私船離開台灣,也沒能成功。黃崑虎考上台大法律系後,更立志有朝一日要從事司法改革。

台大法律系高材生變「養雞大王」

只不過,在他大學畢業後,因為反國民黨政權,包括張燦鍙、蔡同榮、羅福全、侯榮邦等一群朋友在關仔嶺祕密集會時,被情治單位盯上,眾人四處逃散,黃崑虎也逃到湖口,在一位養豬朋友家躲藏了1年多。一場因緣際會後,當這位台大高材生再度回到家鄉,身分多了黑名單標籤不說,也面臨工作無著落的窘迫,於是他毅然轉而投入養殖業,又靠著承襲自父親一輩的企業經營DNA,在民國60年代最高峰時,黃崑虎養殖雞隻達60萬隻,成就了他曾經是台灣最大的「養雞大王」稱號。

黃崑虎承襲父親急公好義的性格,多來年都是地方調解委員會會長,副業做得和本業一樣出色,曾經獲聘為國策顧問、當上全國李登輝之友會總會長,最近又剛成立了台灣之友會。21年次、如今已是白髮蒼蒼的他,看來一直未曾稍忘當年熱血青年的初衷。

如今仍精神钁爍的黃崑虎,行程依舊充實,遇有空檔就去看看自家養的豬隻(現有3000頭),下午則打打高爾夫球練身會友,7月間還全家到阿拉斯加玩了一趟。他笑笑說,「我現在主要任務是在家裡保持一個做阿公的權威,維持大家庭的倫理觀念,讓大家在過團體生活時,學會相互忍耐及包容。我自己就要先做個堂堂正正的阿公給子孫看。」

「這古厝最重要的是理念和精神!」

黃崑虎家從父親那一代開始,便一直維持兄弟們一起住的傳統,早年人丁最旺時,用餐時間得席開7桌,還得用撞鐘通知大家開飯了,從大人、小孩、太太們依序輪流吃;現在人口沒那麼多了,但在偌大的宅厝裡,每個房間還是設有廣播,作為家人間的通報系統。每逢過年全家團聚,黃崑虎的哥哥還會坐在大廳裡發紅包,每個小孩表演後領到的紅包意義格外不同。農村家庭裡人際關係的緊密相依,家族精神的傳承延續,在黃家是一點也馬虎不得的事情,充分體現在這座具濃厚大家庭風格的古厝。

黃崑虎領著我們參觀自家古厝時,不斷強調「這古厝最重要的是理念和精神!」他指著斗拱上的雕刻說,當年他父親要傳承給後代子孫的庭訓,都刻在那上頭了:竹林七賢圖、漁樵耕讀圖(代表士農工商)、堯舜犁田圖(代表傳賢不傳子)…,每一幅國寶級木雕都有深刻寓意;又如樑尾雕刻的3顆龍頭,兩個朝內,代表富貴吉祥,一個朝外,意味著取之社會、用之社會。走進大廳,供奉公媽牌位旁的兩面牆上高掛著幾幅對聯,也都是祖先們要交代給子孫的話。

「我一生都在農村,對這土地有了解、有愛、有感謝、也有責任。就像這棟古厝不僅是我黃崑虎的家,也是台灣農村重要的建築,我有責任保存它。」歷經80餘年歲月的老厝,年年幾乎都有大小型維修工程在進行,黃家人也到處尋找老師傅幫忙修繕、找建築學者詢問保存專業,至於預算花了多少?黃崑虎揮揮手說「每年都在花,根本沒在算那個了。」

好客的黃崑虎把自己家當公共財,早年庭前也沒設門,不但各方遊覽車載來觀光客可自由參觀,一次竟也被小偷盯上,開來卡車載走了幾張古董椅。黃家人遇有建築專家前來參觀時,還會在一旁勤做筆記,一起探索這棟古厝的建築之祕,如今一家人都成導覽好手。

最特別的是,為了賦予老厝新生命,大約從10年前開始,黃崑虎每年中秋都會舉辦「古厝月夜樂未眠」活動,動輒邀請1000多位台灣南北賓客,到古厝來一起聆聽台灣本土音樂、品嘗在地佳餚,奇美董事長許文龍也曾在此表演小提琴。多年以來,黃家古厝的藝文活動,一直傳為地方雅事。

「人生的價值何在?該做什麼?要留下什麼?」黃崑虎念茲在茲的是要對台灣歷史有交代。從這棟80餘歲猶然風姿綽約、持續紀錄著台灣農村生命力的老厝裡,黃崑虎的努力成果,部分答案已在這老厝之中了然了。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一間台南後壁古厝 寫下「養雞大王」黃崑虎家族的發跡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