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全球的科技中心城市,矽谷當然最常提到,你也許還會想到邁阿密、奧斯汀,可能再加個紐約?但是加拿大的多倫多,今後也得放進討論串了。
科技巨頭在多倫多遍地開花
《紐約時報》報導,今年 2 月底,微軟在多倫多市中心開設 4 層樓的新辦公室;Pinterest 正在蓋 3 層樓的新公司;Google 也準備蓋新大樓;蘋果和亞馬遜早就在附近設好公司;臉書母公司 Meta 雖然不在當地駐點,但正用跟矽谷同等薪水,獵多倫多的科技業人頭,容許他們在疫情期間遠端上班。
根據追蹤科技人頭動向的商用不動產服務公司 CBRE,拜過去幾年多倫多的大學、政府、企業與加拿大寬鬆的移民政策所賜,多倫多現在是北美洲第 3 大的科技中心,它的科技業勞工人口僅次於紐約跟矽谷。
多倫多的友善移民政策,吸引科技人才不斷移入
美國何嘗不想要吸引人才?但是由於川普政權的移民系統步調放慢,加拿大則持續發布吸引人才的計畫,現在多倫多有接近一半的居民是移民。
美國 AI 製藥獨角獸公司 Recursion 的人資總裁柯克比(Heather Kirkby)表示,比起美國,要把人才帶進加拿大容易多了。「出於限制,很多公司已經放棄把人才移進美國。」但是加拿大許多當地組織都著力於營造科技生態圈。舉例而言,安大略省最近通過了一條法律,禁止公司在員工僱用合約上列有競業條款,等於鼓勵員工創立自己的公司。
科技媒體《Hustle》分析,加拿大的移民政策,比起考量家庭因素的美國移民政策,更傾向以「經濟」為判準,更青睞對加拿大經濟有益的移民。從 2016 到 2021 年,加拿大的人口增加了 5.2%,是美國的 2 倍。
現在,多倫多的科技勞動人口的成長速度,比美國任何科技城市快,而且它擁有持續成長的資源——多倫多是北美洲第 4 大城市,總都會區人口共 9 百萬人,只輸給墨西哥、紐約跟洛杉磯。
多倫多的科技生態圈
指數創投(Index Ventures)的共同創辦人沃爾皮(Mike Volpi)表示,每個人都因為低稅率而點名邁阿密為下一個科技中心,「但是需要定錨企業才能促成轉型。創業家從這些公司冒出頭,並開始自立門戶。」比如加拿大的電商公司 Shopify 和其他美國巨頭,就因為多倫多的研發人員跟工程師而來,他們也看好這裡的人才庫會持續成長。
在多倫多長大的電腦科學家崔斯坦(Tristan Jung),於推特的舊金山總部工作 6 年,最近他說服推特在他的家鄉建造一座研發中心。崔斯坦認為多倫多是一場長期賭注,企業來此尋求與當地學校人才聚落的連結,並打通新的僱人通路。多倫多有 2 座訓練研發和工程人才的大學——多倫多大學和滑鐵盧大學。多倫多大學被當地企業贊助 1 千萬,為 AI 和生物科技公司建造產業中心。
《環球新聞》訪問自多倫多大學畢業、創見生物科技公司 Genecis 的執行長露娜(Luna Yu),她認為若沒有多倫多的支持,包括政府資金和其他募資,現在的一切都還只是未煮熟的生米。不僅是吸引人的投資方案,還有整個科技生態圈的價值,這些才是吸引人才的優勢。
若論多倫多留下人才的產官學合作案例,就得提到舉世聞名的辛頓博士(Geoffrey Hinton)。辛頓博士原本是多倫多大學的教授,他在 2012 年與 2 個學生發表了 1 篇神經網絡的突破性論文,全世界的大公司馬上花費數以百萬聘用相關領域的研究員,辛頓博士與學生也被 Google 聘用,於矽谷總部工作。接著,2016 年辛頓博士在多倫多市中心開設了 Google 研究中心,隔年他從當地政府與產業界募資 1.3 億經費,留住多倫多的研發人員,吸引了世界其他地方的人才,也推動其他公司在多倫多設立實驗室。
多倫多的科技中心地位,還會持續擴大嗎?
許多美國科技巨頭前往多倫多,是看上多倫多的低人事成本。根據根據獵頭公司 Hired,2020 年多倫多的科技業薪水只有美金 9 萬元,但矽谷卻高達 16.5 萬。但是許多當地新創現在則觀察到,由於需求變多,薪水也漲高,使得用人難度增加。
再者,即便多倫多的環境友善,投資當地科技新創的金額,還是遠輸矽谷。根據新創投資研究平台 Tracxn,2021 和 2022 年,多倫多的相關金額為 54 億,矽谷則為 1320 億。未來多倫多能否持續挾著人才動能,急起直追?指數創投的共同創辦人沃爾皮表示,科技中心最終還是由人才驅動,「錢流,會跟著人才流走。」
本圖/文由「CitiOrange 公民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錢流,跟著人才流走】《紐時》點名多倫多「惦惦吃三碗公」,變身下一個科技城市!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