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中報導】教會有很多講台上的服事,還有更多看不見的服事。不少教會關懷長者多半是在週間提供休閒活動或是保健課程,邀請他們進到教會,但是能夠每週進到那些身體軟弱、無法進教會的長者家中的人卻極少,王美珍姊妹是其中一個。
台中基督救恩之光教會王美珍姊妹,每天進入社區,默默訪視身體不佳,無法進到教會的長者,其中多數是未信主,因著她每週一次到宅訪視,聆聽他們的心聲,與他們聊天,為他們禱告,還有做簡單的體適能關節活動,長者都期盼她的來到。因著她的關懷,長者們封閉的心打開,有些人因此而信主。
王美珍姊妹。(李容珍攝影)
從教會各種打雜服事走進社區
談到為何投入到宅服務?她說,創辦教會的張則義牧師在教會建堂之初,就提出教會要服務社區的長者,透過城市之光關懷協會的運作,教會在地下一樓空間開設各樣課程,邀請長者進到教會。她早在協會成立之初就投入服事,起初同工不多,她從帶領活動,還有掃地、洗碗等各種服事都做,也開始探訪長輩。
經由輔導協會的公部門主管提醒,還有很多長輩因為身體衰弱無法走出來,需要關懷。因此教會尤之堅長老特別提出新的方案,因此從109年起,開始她的到宅訪視,也把平常在教會的服事搬到長者的家裡。
頭髮半白,說話溫和,今年66歲的王美珍表示,有的長者失去至親無依無靠,有的只有外籍看護陪伴,也有長者即使和家人同住一起,也沒有話聊;他們的孩子多在職場打拼,非常忙碌,認為有外籍看護照顧就好。然而,「陪伴和關懷」是很重要的,長輩希望「有人理解他們,關心他們,聽他們說說話」,這是她感受最深的。
她先從教會的長者服事開始,每年服務的人數逐年遞增,長輩及教會弟兄姊妹或協會志工都會介紹,另外,有兩、三位是她在社區認識的長輩。她在社區常看到有些長輩推著輪椅走路,或在公園運動,會先和對方打招呼,熟識後與對方聊天,進一步拜訪他們家。感謝主的是,教會在社區獲得認同,當她介紹自己是教會的同工,對方都很信任。至今她每天排兩位、三位,甚至四位,每週定期訪視一次,共有25位,多數未信主。
王美珍為長者禱告。(受訪者提供)
帶長者信主 需要智慧和眾人禱告
談到如何切入信仰?她說,上帝有祂的時間表,她關心的長者多數未信主,她會在徵求對方同意後,才為他們禱告。雖然他們也肯定基督教的好,但對既有的信仰仍然非常堅持,甚至害怕改變。但只要對方談到教會有關的事,她就會抓住機會和對方談。
她記得有一位伯母,曾經訪視多次,對她也很信任,有一次這伯母突然聊到,年輕時曾去過教會兩、三次,後來因為忙碌就沒有再去。當問到「您是否相信上帝?」對方肯定回答說:「我相信!」後來幾次訪視,就會和對方談到聖經的話。直到有一天教會要舉辦洗禮,順口問對方要不要參加,這位伯母滿口答應,就接受洗禮。後來每次去,就會和這伯母一起讀經,讀了好幾卷經文,還會一起讀一篇見證。
另外一位伯伯,住在國外的女兒得知她每週訪視,非常高興,也問她「能不能帶父親信主?」, 她說「我們一起來努力,也為這事禱告!」這位伯伯原本是地理師,妻子雖是基督徒,但後來沒去教會,20幾年前,她曾打電話過去關心,所以彼此認識。直到她進入他們家訪視、聊天,伯伯對她產生信任。但因身體軟弱,心情非常低落,她就會用聖經的話語鼓勵伯伯。洗禮時間到了,她就邀請伯伯「您要不要接受洗禮,承認您是上帝的兒子?」他很自然地答應,一旁的妻子也很高興。伯伯受洗後,她去訪視就會花一點時間一起讀聖經。
她相信上帝有祂的時間和預備,還有長者的家人和教會弟兄姊妹背後為他們禱告也很重要,否則光憑她是無法做到的。
王美珍為長者做體適能訓練。(受訪者提供)
每個長者各有不同難處 希望被理解
不少長輩過去工作頗有成就,年老時身體功能下降,常有很多力不從心。一位退休的中學老師,年輕時很能幹,退休後身體變差,藉由肯定對方過去對社會的貢獻,以及為家庭的付出,讓對方心裡感到溫暖。
她說,每個長輩都有他們過不去的地方,有的跟先生,或是跟孩子,甚至為了財產分配問題,引起小兒子的不滿。以致兒子連父親離世,就回家看一下後離開,不再聯絡。有位伯母,兩個兒子沒空關心,身體不適就找女兒協助,對外籍看護也不滿意,但是女兒上班忙碌,無暇顧及。重新申請外籍看護,又要花時間等待,只能哭著不要女兒送她去安養院或護理之家。
長輩受洗與教會牧師傳道同工合照。(受訪者提供)
王美珍說,很多長輩來到教會,聚完會後馬上離開,完全沒辦法了解到他們的處境和遇到的難處。但是,當她進到長者的家裡,他們的心很自然打開,發現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難處,需要我們更多同理。
雖然她的訪視,無法解決他們的難處,但她求神帶領這些長者和家人前面的道路,並透過她的服事,讓這些長者在人生最後的日子,能經歷耶穌基督的恩惠,相信一切的答案都在祂裡面。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走出教會進到社區服事】王美珍每天到宅服事長者 打開心門也領人信主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