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台北報導】不同於許多大學生畢業後投遞履歷到公司行號上班,桃園恩寵靈糧堂小組長傅怡琄姊妹畢業前就投入輕資產創業,至今20多年,不僅立足台灣、放眼世界為自己開創豐富的人生,也幫助許多青年夥伴跳脫大環境的限制,勇敢築夢。

傅怡琄曾在教會主日以「我的財務開天窗」分享見證,在低薪的大環境中,傅怡琄逆勢尋找職場契機,為自己創造富足機會,將榮耀歸給神。

她表示自己家庭背景平凡,出生時父母即離異,家中4個孩子都是由媽媽獨自撫養長大,家中雖非清寒,也不算有錢,從小不可能學什麼課外才藝,但因媽媽有未雨綢繆的觀念,做好未來規劃,她就以媽媽為典範,養成獨立性格,並比同齡孩子提早思考人生方向。

提早思考人生方向 尋找職場各樣機會

傅怡琄受訪時說,當時的大學畢業生薪資大約20幾K,大四時她就開始思考,那樣的薪資可能連養活自己都不容易,遑論還要照顧家人,她不想讓媽媽繼續勞苦奔波,但要怎樣才能讓自己做金錢的主人?她就尋找各式各樣的機會,預備自己多賺錢及理財。

她曾被學姊帶去聽傳統直銷說明會,也曾接觸保險與直銷業,但半年內就發現自己不擅於銷售工作,也驚訝進貨、囤貨、扛業績的壓力如此之大,成本根本不是大學生或初入職場的畢業生可以負擔。

傅怡琄(右)與媽媽。(圖/受訪者提供)

傅怡琄(右)與媽媽。(圖/受訪者提供)

之所以能在艱難的大環境中走出一條新路,傅怡琄說,最關鍵是大學時看了當時火紅的《富爸爸˙窮爸爸》一書得到啟發,吸收財商及理財觀念,因此當屬靈母親陳素英姊妹介紹美國健康超市的輕資產創業模式,她就在多方評估與了解後,大四開始創業,並在學校成立社團研究商模;勤奮努力獲得成果,半年多擔任資深總監,收入4、5倍於當時年輕人基本薪資。

25歲時,在看了屬靈書籍及陳素英傳福音帶領之下,傅怡琄信主受洗。原本習慣靠自己,信主後認知到「若不是耶和華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勞力;若不是耶和華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詩篇一二七篇1節),金錢觀完全更新,並學習倚靠上帝,將財務的重擔交給神。30歲時,她完成去澳洲遊學的夢想,回國後繼續為自己想要的職場與生活模式努力。

職場成就獲公司獎項肯定 也讓自己圓夢

傅怡琄在職場上一路經歷神的恩典,帶領許多年輕夥伴在事業上一起打拼,幫助他們能以經濟支持自己的夢想。35歲時,她晉升為更高階領導人,當時成為公司來台以來最年輕的執行總監,市場規模與收入更加翻倍,之後曾五次得到公司年度績優獎項「總裁俱樂部」肯定,是最年輕且五次獲獎的得主。有的弟兄姊妹就因在網路上看到她的故事及見證,也興起創業動力而主動探詢合作。

她曾在分享見證時提到,根據公司統計,她的收入這10年來大幅成長347%;使她得以置產、成為包租婆、為建堂奉獻、自費短宣,也在公司獎勵中一圓前往世界各地旅遊的夢想。

傅怡琄(右一)與屬靈母親陳素英(後排)至雲南短宣。(圖/受訪者提供)

傅怡琄(右一)與屬靈母親陳素英(後排)至雲南短宣。(圖/受訪者提供)

傅怡琄從最初創業至今,常幫助許多年輕人創業或兼職斜槓,過程中發現台灣許多青年最大的困境在於不敢作夢,很多人因入不敷出成為「月光族」,有的人在優渥環境長大或缺乏抗壓性成為「草莓族」,也有人因為對環境失望,就成為「躺平族」失去動力。

尤其接觸到一些25歲以下年輕人,還沒想到規劃人生,在低薪或沒有成就感的職場中浮浮沉沉,常常是到了35歲左右,成家立業後,有養育孩子的經濟壓力時,才會全面思考如何改變現狀。

鼓勵年輕人向年長成功人士學習請益

相較於許多同年齡層許多朋友,傅怡琄事業成就顯得突出,她透露自己的秘訣之一,是在年輕時就常常向比自己年長十幾二十歲的社會成功人士請益;她在帶領年輕夥伴時,也會提醒他們把握年輕時,多接觸各行各業菁英,可以學到很多事業及人生智慧,更能了解各種不同領域和時代趨勢。

而她在接洽不同行業別顧客時,也會出於真誠好奇,了解行業箇中資訊,不斷拓展眼界;也藉由深入認識各行業,適時為顧客所需尋找相關資源連結,擴大助人範圍並提高自己貢獻的價值。

傅怡琄鼓勵年輕人,若想提高競爭力,要捨得投資自己的腦袋,網路上很多理財金融、人生哲學的頻道都很有益處,也可在本業之外,及早規劃建立第二專長,斜槓不同的能力。

在教會殷勤服事的傅怡琄說,自從信主後就打開信心,認識上帝也就重新認識自己,更清楚自己的價值,當覺得軟弱時,就禱告求神加添力量;持守主日聚會並在教會小組及禱告活動中不缺席,規律讀聖經尋求神的心意,也讓她打破許多思想框架,並經歷許多上帝的帶領與神蹟。

因著信仰,傅怡琄在閱讀《為神作個有錢人》一書中對經商得到新的異象,從最初積極為自己人生謀劃,到轉變為以財務幫助建造教會、支持宣教士、幫助孤兒及弱勢等為目標,她也期盼藉由事業管道,幫助有志改變人生的夥伴都成為願意給出去的人。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見證篇】傅怡琄創業築夢 勉年輕人建立本業外能力開拓各樣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