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進社會的新鮮人正急著過馬路要趕公車上班,路上騎著機車、穿白吊嘎的大哥因為塞車而略顯不快,人行道上,踩著高跟鞋、抹著紅唇的粉領族則奔跑著進商辦大樓,這是一大早的台北,各路人馬就像小螺絲般,上班時間一到,各就各位,整個城市便開始啟動。

不過,這些景象恐怕在這 50 年間發生巨變。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簡稱國發會)最新發布的 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2070 年),台灣今年的人口數首次出現「死亡交叉點」,也就是死亡數比出生數還多,如果以此人口成長趨勢推算,到 2070 年,台灣 15 到 64 歲的 青壯年將足足減少 900 萬人 ,造成台灣勞動力嚴重短缺,也會連帶 影響政府的稅賦收入與社會的生產動能 

圖片來源:取自國家發展委員會 中華民國人口推估(2020-2070 年)

要補足台灣勞動力的缺口,「移民」似乎將成為台灣的必需品,不過依台灣的社會經濟條件,要吸引高技術人才移入容易嗎?

青壯年將少 900 萬,「移民」變成必需品

據《中央社》,前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在臉書拋出「三管齊下」人口政策,認為「生少走多」是必然的趨勢,台灣的人口增加不可能全靠自己生,必須部分仰賴「移民」,才能支撐社會生產力。

不過目前臺灣的 移民政策 還使 以管制為主、開放為輔 ,也就是與入出境的管理綁在一起,沒有單獨立法。雖然政府近年來陸續推出政策,比如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推動《新經濟移民法》草案等,但台灣要面對的現實是:國內有沒有足夠的條件,吸引外國專業人士來工作與居留?

臉書在台總代理、聖洋科技的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邱繼弘便 提到 ,對於外國專業人才來說, 給予租稅優惠可能更加實在 ,因為這些 技術人才在乎的是可支配所得 ,但台灣最高等級的稅收幾乎快跟國外同等級。

移民政策的目的之一是補充國內的勞動力,但其本身並不是單一的議題,而涵蓋經濟、文化融合、價值觀差異、國安等面向,若越來越多不同的族群移入,台灣勢必得面臨文化衝擊、族群如何融合、排外等問題,因此要如何為台灣量身打造適合的移民政策,將是政府未來的重點課題之一。

本圖/文由「BuzzOrange 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移民成為必需品】未來半個世紀將少 900 萬人,但我們有「錢景」吸引高技術移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