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吳姵瑩諮商師 提供
回顧 2020 年一整年,在極度不安的大環境下,你是否更 push 自己追趕目標,慌亂了腳步?

諮商心理師吳姵瑩接受《VidaOrange 生活報橘》專訪,溫柔地提醒:「會不會其實我們的生命一直都是在失衡的狀態裡?我們是否總是不斷透過目標、不斷地鞭策自己停不下來?」

新的一年,看清楚深藏在自己內心的「心智魔鬼」,面對難題不要總是勉強自己要堅強要勇敢,有時候無法達到目標,正是因為我們太努力了,生活需要一些休止符,你值得給自己一段「停下來」的時間。

採訪/文字:《VidaOrange 生活報橘》主編戴相文

《VidaOrange 生活報橘》主編戴相文(以下簡稱戴):2020 年是特別不安的一年,許多人面對的焦慮挫折特別地深,可能有很多年初設定的目標都沒有達成,你建議人們可以怎麼面對處理這份「失落感」?

諮商心理師吳姵瑩(以下簡稱吳): 我覺得 2020 年就是一個「生病的年」,地球會大生病,我覺得是地球的使用就有點失衡的狀態,所以在這個失衡之下,它就需要透過疾病來讓某些事情停擺。其實在看待 2020 年的時候,雖然我們會覺得好像很多目標沒有達成,但我們是否可以去思考:「會不會其實我們的生命也一直都是在失衡的狀態裡?」重新去反思我們的生命,「我們是否也總是不斷透過目標、不斷地鞭策自己停不下來?」

我最近很喜歡談「陽性能量」跟「陰性能量」。「陽性能量」就是不斷鞭策自己前進,不斷的設定目標、達成目標,然後不斷地勇往直前,然後在過度的陽性能量驅使的狀態之下,其實是會讓我們停不下來。但「陰性能量」其實是一個滋養的、照顧的,然後休養身體的。我們如果過度驅策自己前進,我們的生命也會失衡,會帶給我們心裡強烈的焦慮。

即將進入新的一年,其實我們要思考的,也許已經不是去設定像事業這樣很「陽性的目標」, 而是要重新去思考,在接下來這一年你有沒有去幫自己設立「陰性目標」,例如你怎麼放鬆?例如你怎麼樣去滋養自己的身心健康?

重新去定調,到底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對我來說是健康的、是充實的,難道一定要一直往前衝才是充實嗎?還是其實身心平衡的健康,然後甚至有這種喜悅跟感恩的感受,它才是生命該有的樣子呢?

戴:如果說已經被自己的焦慮情緒困住,腦袋一直聚焦在工作上遇到的壓力點,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自己從那份焦慮抽離開來,去思考你剛剛提到的「身心平衡」這件事情?

吳: 如果被焦慮感充斥的時候,也許可以靜下心來去問自己。

焦慮感它其實是感受,是情緒的狀態。其實你可以去看另外一個層次,叫做你的「思維層次」,究竟在焦慮感之下,讓你想到的都是什麼?例如你會一直責備自己說:「你怎麼那麼廢啊?有些人還是做得很好啊!」你去看很多所謂的焦慮來源,大部分的情況都來自於自我否定,自我批判或自我懷疑,我們反而可以去重新檢視這些思維的習慣,就是你到底幹嘛要一直罵自己呢?到底幹嘛要一直懷疑自己呢?到底幹嘛要一直說自己不好呢?

「心智魔鬼」,會讓自己變成一顆充不飽電的電池

我們身上一直出現的那個思考慣性的聲音,我經常會說它像是所謂的「心智魔鬼」,你拼命詛咒自己,然後你就變成一顆充不飽電的電池,究竟為什麼呢?你需要重新思考:「我有真心為自己好嗎,如果我真心為自己好,那為什麼我不能允許自己好好休息?」

有些人想要展現勇敢跟堅強的樣子,是因為很怕去「承認脆弱」,會把自己ㄍㄧㄥ到快要爆炸,這其實某種程度是我們對「情緒」的一個錯誤認識,因為很有可能是標籤化了所謂「負面情緒」,就是說我不能覺得難過或我不能覺得沮喪,我更不能有心情低落的狀態,因為那是非常糟糕,而且那是無用的情況。

可是重點是,我們是人,我們是有血有肉的狀態,情緒是給我們感受用的,我們勢必在生命裡頭遇到一些事情讓我們情緒受到了波動,這些情緒基本上都是有意義的。

例如你在做了一個很棒的專案結束之後,你內心卻有一個難過的感覺,欸?那就奇怪了,怎麼會有沮喪難過的感覺?那你就要去問自己:「奇怪,怎麼會有沮喪,怎麼會有難過,會不會我在做的時候我內心經常有一個不確定感?或許在那個沮喪裡頭,是因為我覺得我從頭到尾展現的能力是裝出來的、我是騙人的,我是冒牌者。我硬把這個專案做完,但是當大家知道我是怎麼做的,別人一定會嘲笑我。」其實這些情緒背後,都可以去細究我們的「思維層次」,到底我們都是怎麼看待自己、看待他人或看待事件,攤開來之後,幫助我們有更深的「自我覺察」。

戴:如何引導自己「自我覺察」?

吳: 其實就是一直問自己「Why」跟「How」:是什麼事情讓我沮喪了?為什麼?那 How can I do it?對於這沮喪的狀態我可以怎麼做?

你就會在這幾個問題當中,把這個情緒攤開,那我們也可以再加入自我覺察的面向,從思維層次去著手:「當我想到這件事情我覺得沮喪,我在腦海裡頭對自己說什麼?」這就是把自己的思維跟情緒抽絲剝繭的狀態。

很多時候,困住情緒的那個東西就叫做「比較」。 可能看到你身邊朋友又做到了哪些事、或是誰誰誰他們又去哪家企業,你就會覺得「天啊!自己努力的還不夠。」

可能某種程度跟自己的成長經驗是很有關的,如果成長經驗裡頭是有被比較的,或是被否定的經驗,這些經驗很可怕在於,你可能會常常看不見自己的努力。

日常生活當中,你有沒有好好地看見自己?

其實我覺得跟情緒相處,就是要看清楚那份情緒背後是「為什麼?」如果困住你情緒的是因為「比較」,越羨慕別人,其實代表的是「你越看不見你自己」。如果你讓自己換一個角度,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好好看見自己的時候,你會欣賞他說:「喔!這個傢伙他又這麼努力了!」你其實會欣賞他,更不會去詆毀他。

所以當我有那個情緒出來的時候,它就在警告我說:「我最近很沒有欣賞自己喔,那我要不要來做一個欣賞自己或感謝自己的功課?

日常生活當中,你有沒有好好地看見自己?像我有時候這個情緒上來的時候,我可能就會打開自己的節目,或者是聽我的直播也好,anyway 聽我其中的一個作品,我會把它拿出來,好好地跟自己說:「What a dedicated woman!」跟自己說:「你真是個盡心盡意的人,謝謝你花了那麽多心思在這個事業上面,不論是自我的進修、不論是撰寫、不論是把各種心理的議題以各種形式散布給大家去知道。」

一段時間就要為自己做這件事情。 有時候我們太專注在忙碌的時候,某種程度,「我」的意識常常會淹沒在事情當中,或是「我」的意識狀態就會被其他人的成就給拉走,然後拉走之後,你就沒辦法專注在你真正想做的事情上面 ,因為你就會花你的時間跟精力,消耗在這些對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沒有幫助的情緒上。

戴: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在情緒上來的時候,讓自己安定下來?

吳: 安靜下來最快的方式就是——深呼吸。深呼吸為什麼重要?因為深呼吸它在幫助你回到「此時此刻當下」,我現在正專注在呼吸這件事情上面,我就不需要讓自己跟著我自己的意念紛飛。

我們的一些念頭,有時候是「他時他刻」的狀態,就是你可能在久遠之前因為被比較而曾經受傷,所以在那一個訊息它勾動了你在過往的那個聲音進來,所以你就會覺得你的思緒就被拉走了,你就不是在此時此刻的當下。

可是你可以第一個就跟自己說「ok,安靜下來。」先把情緒輕輕地撥到旁邊,你接下來就可以跟自己說:「是的,我看到了你,我知道你看到了 XXX 訊息,所以你現在心裡覺得很羨慕嫉妒,或者是很焦慮的,沒有關係。」

安靜了之後先承認,承認了之後,下一步就是自我的安撫,你跟自己說沒關係,你有這些焦慮、你有這些羨慕嫉妒,都是沒有關係的,那下一步我們給自己自我肯定或自我支持:

「好,我看到你這些日子你都在做什麼,你花的心思基本上是在哪裡,也許你現在還沒有看到它完整的結果,但是我很清楚地看到你很用心地付出。」

之後你就有力氣行動了。因為你安撫下來了,你就沒有焦慮的、挫敗的情緒,你也沒有自我批評的聲音,那你的行動自然而然就會是有建設性的行動,就不會是停滯在那裡,或者是破壞性的行動。

戴:生活中,你通常會做什麼樣的活動來紓解壓力、為自己充電?

吳: 露營啊!其實應該也不完全是因為露營,而是在大自然裡面。去山裡面、去海邊,那都是我很快充電的方式。

接近大自然有一種「接地氣」的感覺,你會覺得你是跟大自然在一起的,你不會是孤軍奮戰地去處理某一些事情。當你面對廣闊的森林或者是大海,你也會覺得自己的煩惱很渺小。

讓自己好好休息,也是一種「自我肯定」的表現

「好好地休息」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式。好好地休息,讓自己跟現在在做的所有事情之間有一個「空白」,那個休息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肯定」的表現。

你知道其實有很多人是他們是覺得自己不應該休息的,因為他們覺得「休息是很廢的狀態」,或者處在內心質疑自己「你事情都做不完了,你還敢休息?」的那種狀態。

為什麼有時候要休息?是跟大腦運作是很有關係的。假設像我現在在寫文章,寫寫寫寫,然後就覺得卡住了,就是一直覺得擠不出東西來,然後就代表我一定要休息,然後休息之後,就會覺得很神奇的是,因為暫時把這個東西放到旁邊去,然後你的腦袋它就會用另一個方式在運作,它就會幫助你去激發你的更多則生命經驗的連結。

舉例來說好了,就是你把腦袋想像成它是一個一個網格的狀態,然後你的腦袋有「100×100」的網格的資訊量跟容納量,但是當你現在此時此刻你很專心的在寫一篇文章的時候,你腦袋裡頭的網格大概它的活躍程度只有 10×10,甚至更小,那你就會一直在那個網格裡頭很密集地找尋你的那些資料,但是你就會發現有點卡關,或者是有點覺得好像哪裡少了什麼,但是你又說不出來。但這時候如果你休息,你的腦袋不再用力地思考這件事情的時候,因為你的腦袋放鬆,這個網格呢它就會彈到其他地方去,那可能會彈到 30、50 的遠方,然後你就突然連到了其他在你腦容量裡頭有過的那些資源,然後它就會形成一個創新的產出。

就算你現在的努力,外在並沒有用你想要的方式回應你,但終有一天它會在你的生命用不同的形式回饋給你,但是你要讓自己能夠走到那個時候,就是你不會中途就沒有力氣了。

所以,好好地休息,好好地允許自己休息。 養精蓄銳,然後等待更適合自己的跳躍。

本圖/文由「 VidaOrange 生活報橘」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看透焦慮情緒】專訪諮商心理師吳姵瑩:「好好地允許自己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