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麼推薦這本書】
前陣子爆發的黃香蕉之亂,也看出台灣農業所面臨的困境。從農民生產到消費者購入,這過程中無論農民還是消費者,都被剝了好幾層皮。加上食安問題不斷,許多人紛紛開始喊出「支持小農」的口號,而「食通信」更是直接讓消費者和農家面對面交流,將傳統農業帶到新的路上。
(責任編輯:許晴瑄)
來到稻田的都市人所收穫的東西
二○一四年秋天,以秋田某片泥濘未乾的稻田為舞台,一場小小的革命正在發生。
正好就在一年前,《東北食通信》特集介紹了秋田縣潟上市的菊地晃生(41 歲)。他是和我同年的帥氣米農,堅持以不翻土不犁田,僅靠自然力孕育植物的農法「不翻土栽培」,來栽種對人和自然都友善的稻米滿載著菊地先生的人生經歷、哲學、世界觀、生產現場的各種創意、講究和辛苦,還有感動的雜誌,隨著他的米一起送到讀者手中。
然而就在一年後,菊地先生卻掉進了地獄的深淵。稻米的收成完全不如預期。
碰上連日的雨水,加上又錯過了放水晒田的最佳時機。通常會把田水放乾的收割季,卻因為農法的關係田土仍維持濕潤,因此整個田地都處於極為泥濘的狀態,即使出動了割稻機也是卡在田間進退兩難。
親手培育殷殷期盼的稻米好不容易長到了收割期,菊地和太太、兩個小孩一家四口總動員人工割稻,一天也只能收不到三分地,還不到往年的十分之一。收割的時機決定了稻米的品質與味道、口感,對農夫而言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在瀕臨絕望之際,菊地先生想出了一個單純的方法:出聲求援。二○一四年九月廿七日,在當時約九百人的臉書讀者社團裡,他把決心化做文字說明現況。節錄當時內容如下:
我想拜託一百位左右的朋友來幫忙收割。即使明天開始也十分歡迎。我們會致贈各位遠道而來的朋友 4.5 公斤不翻土、無農藥的稻米,並供應食、宿。但很抱歉,我們無法支應各位的交通費。(略)這是我這輩子最大的請託,懇請各位前來幫忙。
拜託大家來幫忙的是面積約一公頃,大約一個棒球場面積的手工割稻工作。雖說是讀者,但仍是素未謀面的他人;會對著這些人低下頭來,說出「這輩子最大的請託」這種話,肯定是發生不得了的狀況了吧。
那封留言的後續,又發生了什麼事呢?以讀者為首,一群人請了年假,自掏腰包陸陸續續從都市趕往產地,脫下皮鞋踩進田間,加入了割稻工作。
聽說有從關西飛馳而來的讀者,也有特地跟大學請假近一週趕來的大學生,總計共有二百人。更讓我驚訝的是,還有許多不是我們情報誌讀者的人也趕去了。
聽志工描述當時狀況,田地遠比想像中的更濕軟,稍不注意用力一點踩進去話,腳就拔不出來。小朋友常什麼也不想就踏進田裡去,後來才發現土重到讓人動彈不得,大人不來救援的話根本拔不出腳來。
再加上是用不翻土的農法,田裡面長滿了雜草。大家或光著腳或穿著長靴踏在田裡,刷刷刷地幫忙割稻。
在此刻有所行動的不只是讀者。當時《東北食通信》刊載過的七、八位生產者,將自家生產的青菜、帆立貝、海苔和牛肉等,陸陸續續送到菊地先生家,作為志工伙食之用。替「再來一碗 LIVE」活動命名的農友,白石長利先生還主動聯繫其他生產者,大家甚至事先互通有無,細心地錯開寄送食材的時間。
當生產者不得不出聲求救,發出 SOS 信號時,最能體會當下危急狀況以及心境的,莫過於同為生產者的人吧。
聽到白石先生說的:「大家在各自的地方都有要照顧的事情,要抽身過去實在不太容易,但至少要把加油的心意送到。」一席話,我覺得他實在是個有情有義的好男人,心中萬分佩服。
菊地太太和前去幫忙的讀者精心烹調各種食材,豐盛的料理擺了滿桌,現場變成《東北食通信》食材大集合的餐宴會場。大家圍成一圈一起享用,志工們用完餐後再度上工,菊地先生自己不怎麼動快子,反而四處遊走勸大家多吃多吃。
活動訊息
「超市裡堆得成排成列的食材,它們背後都有故事。
培育這些食材的,究竟是怎樣的人?走過什麼樣的人生?
閱讀情報誌後,親手料理食材,和重要的人一起圍坐在餐桌前享用。
利用社群網路,實際向生產者說聲『謝謝招待』,再一次感受吃的快樂。」
───高橋博之《食鮮限時批》
✦「食通信」是什麼?
在日本東北,每月寄送當地農漁民生產的食材、並隨食材附上產地和生產者的介紹。名為「東北食通信」的食材情報誌於 2013 年七月創刊,爾後繼以聯盟方式向日本各地發展屬於當地的「食通信」。創辦人高橋博之先生也曾來台舉辦交流分享會,現在台灣也正發展當地的「食通信」,於各地萌芽並集思廣益,醞釀屬於台灣在地的食材情報誌。
台日有著相似的歷史背景和結構轉型,使得台灣和日本的農村面臨雷同的困境,「食通信」鼓吹的不是移居鄉間或假日交流,而是藉由食物,產生真實的人際互動,達到城鄉共存。
✦ 關於「米」的食材情報誌──《米通信》
為台灣米風土的行腳紀錄。一句朋友的叮嚀的「好好吃飯」開始思考著台灣的米食文化。食風土始於米,每個故鄉都有自己的米,跟料理,於是米通信啟程,尋米,煮飯,向每個遇見的媽媽學,叨擾地進到農家家裡吃飯,挖出農家媽媽冰箱裡自家吃的漬醬物。 連米帶在地手作發酵食隨內容附上,三款米種,二式炊米提案,看得見書寫的文字,也能親手料理米食。
8/6 週日晚上,一起來聽聽日本食通信聯盟在當地是如何去發行和運作,以及台灣各地始動者的脈絡,同時也暸解身在台灣製作《米通信》刊物的團隊,他們的團隊初衷和歷程、並遇到哪些有趣的事情。
【講座訊息】
✦ 時間:8/6(日)19:00 開始、18:30 入場
✦ 地點:青鳥書店(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一號 玻璃屋二樓)
✦ 入場方式:150 元(附台灣在地茶飲,當日現場繳交)
✦ 報名連結:https://goo.gl/KSpm5U(填寫後即完成報名!)
✦ 講者:簡嘉潁|日本食通信聯盟・台灣開拓聯絡人(採視訊連 線)
楊璨如|食通信台灣發起人
顧 瑋|《米通信》創辦人
馮忠恬|《米通信》主編
✦ 共同主辦:青鳥書店、社團法人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
(本文摘錄經「遠足文化」出版社同意授權青鳥書店於 BuzzOrange 刊載,並同意 BuzzOrange 編寫導讀與修訂標題,推薦書名為《食鮮限時批:日本食通信挑戰全記錄》。 首圖來源 。)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