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整理報導】3日花蓮發生規模7.2大地震後,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系退休教授張文亮在4日直播課程中,引用近代「地震學之父」約翰.米歇爾牧師(Rev. John Michell)的話,從創世記第一章即可看出地震原理;地震現象提醒人們更多了解大地,更深思索人類渺小,並學習妥善管理全地,在主再來之前,幫助更多人。

英牧師兼科學家引創世記 開啟地震研究

為了讓大眾對地震有更多認識,以免震災過後就疏於地震帶來的提醒,張文亮教授在直播課程中就「地震就像在地毯的一角用力一拉」、「從地震中發現問題」及「為地震強度分級」等3個主題,提出他的見解。

曾在921大地震後,接受政府委託進行地震危害調查的張文亮教授說,當時最大的發現之一是,中央山脈受到極大破壞,地下水持續被擠壓出來,而山脈龜裂、岩石崩落,還有七、八成砂石還沒有落下,成為未來颱風、地震隱患,因此必須做好山林永續水土保持。他記錄了這些現象,期望帶給人們幫助。

張文亮教授說,近代三、四百年地震科學的研究與發展,約是從約翰.米歇爾牧師開始。1755年11月1日里斯本大地震造成超過7萬人死亡,地震造成的海嘯甚至波及英國;在此之前,人們對於地震並無深入的了解,僅認為就是天災,並常認為是上帝的審判;但當教會會友詢問米歇爾的看法時,他卻不這麼解釋。

救難隊員挺進災區救援。(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救難隊員挺進災區救援。(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認識地震現象 思想對全地管理

也因會友的提問,開啟了米歇爾牧師對地震的研究,並在1761年提出報告,成為近代地震學第一篇研究,包括地震波、火山爆發與地震關係、地層結構等研究,都是由此開始。米歇爾牧師認為,上帝要我們學習的,並非是把天然災害當成上帝的審判,而是讓人們了解地震現象,學習妥善管理,以幫助更多人。

張文亮說,米歇爾牧師引用創世記一章6節說明地震原因,「神說:諸水之間要有空氣,將水分為上下」;在還不了解地心有岩漿的當時,米歇爾牧師就從「水分為上下」,推斷地殼底下有熱源,使地面上的水及海水大量蒸發。而過去地震紀錄顯示震央大部分在海底,在海底地層較薄,海水的水壓對地殼造成壓力,使地球內部熔岩不穩定;火山爆發就發生於地殼薄弱之處,並產生震動;而地殼就像一片地毯,某個角拉一下,就產生波動,因而地震波在各地造成不同影響。

張文亮說,上帝將管理全地的權柄交給我們,因此要懂地震現象發生的原因以及如何管理全地;對地震的研究使人們了解,地震造成的影響和岩層厚度和土壤軟硬度有關、餘震是因地震波傳遞回來、海嘯是因地震波造成海水波浪在鄰近陸地時力量集中、地鳴是因為土壤的空氣受地震擠壓⋯⋯

當震災發生時,張文亮表示,就是提醒我們思想是否管理好此地?城市發展位置、建築設計、道路設計、森林保護和海岸線管理,是否都根據對環境及天災發生原因的研究而行?

地震前的白楊步道。(翻攝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地震前的白楊步道。(翻攝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看不見的波 影響看得見的現象

米歇爾牧師也從地震看到,地震提醒人們,人類其實沒有那麼了不起。就像當各地震災發生時,人們自豪的高樓大廈、電廠、公路都遭受毀損;而地震一發生,各種政經社會消息也失去光彩,唯有地震消息最令人關切。

張文亮說,我們身為上帝的兒女,是透過聖靈的啟示來認識上帝及周圍環境的,也藉著大地所呈現的現象,讓我們透過深度觀察,更深認識上帝及環境。而人類經過一次又一次地震及其損害,從中又學習了多少?

張文亮表示,末後的日子,天災將愈來愈多,應當成立地震博物館,讓下一代更多認識地震,有更深思索;也從那看不見的波動產生的影響,遍及我們所看得見的現象得到提醒:我們所在乎的是看得見的?還是看不見的?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從創世記認識地震 更深思索人類渺小】張文亮教授引地震學之父學說: 學習管理全地 主再來前幫助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