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我跟神的禱告一直都是如果上帝願意給我服事的機會,我就去做!因為這全是白白的恩典,我除了感恩,別無可言。」

東吳大學法律系學生李雨函念國中時,整天都在學校鬧事、滿口髒話,跟俗稱的「8+9」廝混在一起,是老師管不動的頭痛分子。國三時,同學傳了一張去教會打水球福音活動的電子傳單,邀請她去教會,就此認識耶穌。從國三信主的那個暑假起,直到今年考上台師大社會工作學研究所,李雨函每年都投入營會或偏鄉服務隊的服事,生命全然翻轉與更新。

李雨函受訪時表示,由於國中成績差強人意,她只能考上台北市排名後段班的高中。高中時她下定決心跟上帝求智慧,求祂讓自己在課業上可以從零開始。祂是垂聽禱告的神,也是信實的神,高中三年李雨函的成績竟然都維持在全校前3%,不但每學期都領獎學金,最後還以市長獎畢業,並擔任畢業生致詞代表。

為參與營會的孩子祝禱 。

為參與營會的孩子祝禱 。

耶穌啟發她用有限生命發揮影響力

大學考上東吳法律系的李雨函,在學期間拿到「總統教育獎──奮發向上獎」,及「東吳有品青年獎」;畢業典禮從副校長董保城手中,拿到全校唯一的「品德優良獎」與「社團或志工服務優良獎」。她在課餘時間也擔任陪讀班的志工老師,陪伴來自脆弱家庭的孩子。

李雨函的父母在她三歲時離婚,母親原本要帶她到海邊結束生命,後來是被在海邊咖啡廳的一個叔叔救起來;若不是他當時伸出援手,她沒有辦法活到現在。此外,事母至孝的李雨函,在大學期間也獲得新北市孝行楷模的殊榮。

5.東吳大學李雨函同學(右二)獲得新北市孝行獎楷模。(新北市政府提供)

5.東吳大學李雨函同學(右二)獲得新北市孝行獎楷模。(新北市政府提供)

李雨函說,看著這些跟自己一樣來自功能不太健全家庭的孩子,覺得可以陪他們走這段歷程,不用等到她成為一名律師或社工師才去做。每一步的選擇都是因為耶穌教會她如何用有限的生命,發揮極大的影響力,

她說,信主後這些年,無論是參與暑假營會或是服務隊,還是她之前在校園成立的社團,在第一線當同工時,有時不免覺得忙碌或疲憊,但每當想到耶穌為世人受的刑罰與鞭傷,就會覺得她自己的遭遇根本微不足道。看似是她在服事別人,其實往往都是她先被主愛觸摸;最能親眼看見上帝恩典與神蹟的時候,也是在第一線服事的時候;常常一開始時看似一無所有,但當她和夥伴一起聚集禱告,向神呼求,最後都會經歷五餅二魚的神蹟,恩典都是滿溢出來的。

憑藉平日及寒暑假投身志工服務的成果,李雨函今年大學畢業前已通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工作學研究所的甄試,現在她也參與國教行動聯盟青年部。李雨函說,她受邀後在禱告中領受到「上帝看人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但上帝是看內心」。上帝願意使用她,她就願意為主去做。另一個領受是「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輕,總要在言語、行為、愛心、信心、清潔上,都做信徒的榜樣」。上帝給她的呼召,是要做下一個世代青年們的榜樣。

夏日與孩子歡樂戲水 。

夏日與孩子歡樂戲水 。

國中參加打水球福音活動就此翻轉生命

談到信主的經歷,李雨函回想,國三的某個假日,她在班上群組問有沒有人要一起上街打BB槍,這時候同學就傳了一張教會辦打水球活動的電子傳單邀請她參加,那時候她滿腦子想著「要打爆別人」就答應了。活動中聽到〈讚嘆敬畏〉詩歌時,竟然莫名的感動落淚,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哭什麼?

參加完水球福音活動後,李雨函開始對耶穌感到好奇,只要假日有空,就會到教會報到,一段時間後,李雨函變得很不喜歡聽到髒話,看到同學在整人也會覺得幼稚與過分,不會再因為上課無聊就趴著睡覺。這樣突如其來的轉變,讓李雨函的同學及朋友都以為她生病了。

意識到自己各方面都出現超自然潛移默化後,李雨函漸漸相信,原來世上真有耶穌的存在,不用拿東西跟祂交換,只要她相信,耶穌就讓她得著。於是李雨函就在2016年受洗,也開始穩定聚會。

那年暑假,在教會小組長「成為服務他人的人,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的鼓勵下,李雨函就跟著教會團隊到雲林縣四湖鄉擔任服務隊志工,這對她這個土生土長的台北人的生命及眼界,有很大的擴張。她也在服務的過程中,被上帝深深地摸著及啟發。

李雨函分享。

李雨函分享。

李雨函回想,當年她還是升高一的青少年,對雲林四湖傳統信仰昌盛印象深刻,很多當地的孩子國小到國中就接觸陣頭,跟信主前的她還蠻像的。她清楚知道孩子們都在找歸屬感,她就跟參加教會營會的國中小學童,分享自己信主後的得著與改變,也希望把主耶穌這個禮物帶給他們,

服務隊除了辦品格營,還到夜市發福音小冊子。她記得當時接觸到一位抱著小孩的媽媽,從福音冊子的八個主題中選到「闔家平安」,她與夥伴就為那位媽媽與孩子祝禱;那位媽媽對李雨函說:「你們的禱告讓我有一種說不出來,但感動到想哭的感覺。」那次的服事經驗,讓年輕的李雨函確信,上帝會用每一個人,用最適合他們的方式,使用他們向人傳福音。

與參與營會的孩子歡樂互動。

與參與營會的孩子歡樂互動。

一位偏鄉孩子的鼓勵讓李雨函有自信

2017年,李雨函參加花蓮秀林鄉服務隊,那時舉辦的是音樂品格營,李雨函擔任爵士鼓班的老師,有個幼稚園男孩,從第一天見面就不斷地誇獎當時滿臉痘痘覺得自己很醜的李雨函說:「雨函姐姐,妳好漂亮唷!」他在課堂上也不時說「老師我打得好爛,你好強噢!」

她從那個孩子的身上,看見上帝奇妙地透過那個孩子,恢復她的自信心。就像她看那個孩子甚好,天父也是如此看她。到現在她都還跟那個孩子有聯絡,男孩上台北踢足球時,她會到場邊為他加油;她去宜蘭玩時,也會特別到那個孩子的家裡看看他們三兄弟。

談到為何每年暑假都願意把時間分別出來投入偏鄉的服務隊?李雨函說,過去的她是何等的軟弱與不堪,但上帝讓她的生命有極大的翻轉與突破。過去她是被給予的角色,但在接受了屬靈裝備後,她渴望成為給出祝福的人。她從教會的領袖身上看到,他們並沒有依循世界的法則,選擇一個願意向神 Say Yes和願意順服的心。

在彰化田中服務隊,教導孩子才藝。

在彰化田中服務隊,教導孩子才藝。

因此她就已經立下未來有能力時,要用生命去影響生命的決心。從2016年擔任志工,到去年暑假擔任領隊,李雨函帶著陪讀班的孩子到宜蘭壯圍,跟當地的教會配搭服事,也從參與彰化田中服務隊開始更多承擔責任,一路走來都是神帶領的恩典之路。

帶領陪讀班孩子 一起走進偏鄉

去年暑假,李雨函帶著她長期陪伴的陪讀班的大孩子,到宜蘭壯圍去服事,鼓勵他們成為祝福他人生命的給予者;不要覺得自己家庭環境不如人,就自我貶低。功課不太好,就覺得自己好像什麼都做不好、沒有價值。透過服務隊,她鼓勵孩子「你們是有能力給的」。

跟服事的孩子們合影 。

跟服事的孩子們合影 。

在5天的營會期間,她教導陪讀班的孩子,認領什麼課程就要把課程帶好。這群小學六年級到升國一的孩子們擔任小老師,防範當地小學生手機成癮、戀愛交友及幫助情緒控管。他們也建立起「原來我可以做得到」的自信。回到台北後,這群孩子也更願意跳脫自己的舒適圈。還有一位原本沒有受洗的陪讀班男孩子,在營會期間由蕭智勤牧師在溪邊為這孩子辦祝福會,回到台北後就受洗。

李雨函引用約翰一書四章7節表示,「弟兄們應當彼此相愛,因為愛是從神而來」,當她領受到這份從神來的愛的時候,她就沒有辦法不去愛有需要的人。特別是每當她所在的暑假服務隊和營會到不熟悉的城市,看見服事的家庭是多麼破碎時,她就會有極大的熱情,期待把「上帝」帶給他們。即使無法知道他們在營會結束後會有什麼轉變,但從每一次營會的回饋中,她確定他們深刻地感受到上帝的愛、平安與盼望。相信上帝那長闊高深的愛,能臨到他們,帶出生命的翻轉。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叛逆少女信主後 投入教會暑期服務隊】李雨函從偏鄉服事得激勵獲總統教育獎 願陪伴更多孩子生命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