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陳曉開、黃靖萱

兩年多前,家住新竹市的林崇偉還利用新竹市衛生局的公開資料,製作了「友善小兒科」的App,它能即時顯示新竹市目前有哪間醫院的急診室,還有小兒專科醫生駐診,也有完整的醫師專長等訊息,當然一鍵按下可以撥打電話也可以導航。

3個月後,又新增了新竹縣。這過程中,政府只是被動地花費了少量的資源運用公權力蒐集製作公開資料而已。而「友善新竹小兒科」的App,更被新竹市視為其智慧城市的推動政績及創新亮點。

「智慧城市就是for all為大家創造,by all所有資料全都是來自公開資料,最後智慧城市是of all全民共享,」林崇偉不只有理想性,更有執行力。

事實上,在去年《財訊》智慧城市大調查的結果報導裡,就已經點出城市間進行跨域合作治理的必要,而跨域合作的基礎,也必須有開放資料與標準的介接。而今年,也在智慧交通治理的調查結果看到了。例如由公路總局、高速公路局與北宜基三個地方政府合作推動的「北基宜國五路廊」的流量偵測與預警系統,以及高屏區域交控整合專案,都在今年開始上線。

跨域合作擴大普及面
吸納民間創意扶植產業

不只開放資料,政府只要開放場域,也能吸納民間的創意,既然有效率地完成過去屬於政府責任的建設,更能扶植產業。上路多年,以公共自行車銜接公共運具與完成最後一哩路,有效降低自用車使用量及汙染的共享經濟模式,已經被市民普遍接受。

現在更進一步,台北市與高雄市政府在今年首度開放場域,讓新創企業在市內建置站點經營,分別是台北市區的WeMo,以及在高雄中山大學周邊建置租借站的UrDa。

其實從調查中,我們也看到,更智慧的交通一直是都會區民眾仰賴最深的應用服務,也是政府讓人民最有感的施政。行動載具的普及,6都市民對即時公車動態、交通路況及停車位的查詢,都有高達6成的需求,也讓交通成為企業或社群最早善用政府開放資料提出的智慧服務;但在非6都地區,除非是北北基等高移動性的共同生活圈,即使縣市政府提供相關服務,知曉率、需求率及使用率都明顯偏低。

協助台南建置4G智慧城市旗艦計畫的遠傳電信企業產品服務管理副總經理郭憲誌舉例,他們在幫台南規畫交通時發現,台南市政府並未投入太多資源在開發公車動態的App。

因為在台南,公車族除了學生外,使用最多的是觀光客,而觀光客不太會去下載App,因此,台南市政府反而是投入資源建置智慧站牌,在站台或站牌上提供包括英、日語在內的即時公車資訊。

雖然,非六都的城市,尤其面臨著資源有限的困境,但這次的調查,卻也凸顯了城市特色,看到青年首長們的理想與拚勁。

智慧交通應用服務受歡迎
資源差異大,看縣市首長決心

以智慧健康為例,六都雖然大都開辦市民生理量測站點與健康紀錄雲端的相關服務,希望建立民眾自主健康管理的意識,但一般市民的知曉率與使用率都低得可憐,幾乎不超過一成。

而雖然被歸為北北基生活圈,但基隆市卻長期面對邊緣化危機,發展緩慢,基隆市長林右昌上任後,雖然走了一趟矽谷、又到了韓國創新示範城市松島,但「基隆不可能是松島,我們自己要回答,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林右昌即用有限資源,也與外部合作,優先投入在教育及救災。

基隆市導入行動緊急救護用的智慧型眼鏡,救護員能在第一時間將重要生理量測紀錄回傳到醫療機構,並得到專業的急救技術指導,醫療機構也能同步著手後續手術或救治的安排。

其實,從調查中可以看到,縣市政府致力打造的智慧政府,如為民眾提供數位化服務,幾乎都已上線,開通比率居所有項目之首,但詭異的是,民眾卻相當無感,知曉率與使用率僅有一成,甚至趨近於零。

慶幸的是,即使如此,各縣市政府仍積極提供更多弱勢者應用服務,如新北市的「福利自己查」與台北市的「災民證」,讓身心障礙與受災者享有更友善的服務。

民眾知曉率普遍偏低
強化互動,才能創造有感施政

同時,對於後台資訊的整合也不遺餘力,像新北市的「雲端證件包」提供戶政、地政、商工、工務、財稅、社福、勞保、健保及學籍等9大類相關證照資料,超過1千多項業務免書證、免謄本的電子資料查驗與查詢服務、展現各局處資訊深度整合的效益。

而具身分辨識、圖書證、規費繳納、大眾運具搭乘、社會福利、志工、市政活動參與,以及一般性的商業消費優惠等多項功能的「智慧市民卡」,更是被多個縣市政府,視為市政服務推播與供應的媒介平台的手段工具。包括新竹市(首個發行城市)及台中以外的五都,都已大規模發行,並逐漸結合行動支付服務。

台北市更提出第3代市民卡,將是虛實整合的形式,卡務資訊系統也會轉為「市政服務會員中心」,即是在蒐集市民活動巨量資料,並強化市民與政府服務間的互動,創造有感的施政。

前台大城鄉所教授、台北市副市長、現任台灣智慧城市發展協會理事長林建元歸納,智慧城市的目的有三,分別是讓政府施政更有效率、民眾生活更好,以及讓民間企業參與,帶動產業。

開放的政府+市民的參與,一座智慧的城市將近在眼前。

本圖/文由「財訊」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全台智慧城市大調查 】建構一個共同創造的過程 民間社群、社企與新創公司都進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