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媽媽經特約外稿 丁彥伶
日前國內電視台播出公視製作的戲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第一二集,劇中同時出現雙薪家庭、職業婦女成為工作女強人的處境、家庭成員遭受疑似精神疾患在公共場所攻擊死亡的傷害、夫妻工作和感情不睦影響家庭和子女等多種議題,立即引起網路關注,變成最熱門關鍵字,精神健康基金會精神指數組召集人、精神科楊聰財醫師提醒:父母不宜在子女面前爭吵,否則將會造成孩子心理很大的傷害,甚至影響未來的人際關係。
我們與惡的距離探討許多社會議題,包括對「精神疾病」污名化和群眾霸凌等問題,這些問題必須待社會探討,但是在劇中主角之一的夫婦都是媒體工作的強人,兩人因為彼此工作理念不同爭執,家庭的問題爭執,引起女兒對父母可能會離異的恐懼,楊聰財說,「不要在子女面前爭吵」是成為爸爸媽媽時一定要學的第一課。
一來孩子可能會有樣學樣,認為只要什麼事情只要不順自己的意就要爭吵,而養成這種性格,再者,對於比較年幼的孩子來說,其實夫妻之間嫌隙早就很大,但往往會是因為孩子的教養等小問題而爆發大的爭吵,常會讓孩子認為「是不是我做了什麼事讓爸爸媽媽吵架」,引起幼小孩童內心的罪惡感和壓力。
推薦閱讀:非吵不可?最容易讓夫妻吵架的五句地雷!
很多夫妻可能是工作上日久生情而結婚,從彼此欣賞結合,婚後卻常因為工作理念不合而爭執,這是目前男女平權、婚姻平權後雙薪家庭很容易面臨的問題,有些專家建議在婚前應該要協議「工作不要帶到家庭,家事也不宜帶到工作場合」,楊聰財說,這當然是大家一直努力要做到的,但是如果回家以後兩人什麼都不談,好像其他的共同生活是空白的,兩人除了家事以外沒有交集,這也不是好事,他認為更重要的是人的觀念要改變,首先,工作是彼此分享經驗,而不應是爭執話題。
吵架通常是「意見不合」,意思就是覺得有人應該要聽我的,楊聰財認為不應該認為別人應該都要聽我的,要學習互相看對方的優點,用三明治表達法,第一肯定對方的優點,第二讚美對方,第三再加入自己的建議,讓彼此的衝突慢慢減少。其實吵架不僅傷感情,對自己的身體也很傷,忿怒會分泌可體松等壓力荷爾蒙,引起血壓高、血糖難控制、容易引起細胞病變癌化等等,所以不要用吵架來解決事情。
在劇中,飾演電視台女強人的賈靜雯和同在媒體工作的先生溫昇豪吵架後,溫昇豪經常夜宿公司,女兒質問爸媽:「你們是不是要離婚了?如果你們要離婚也要跟我討論!」台灣離婚率曾高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二高,現在雖然略降為亞洲第二高,但是離婚在台灣已經很常見,離婚前是否要和子女討論?楊聰財說,這要看孩子的年齡,如果孩子已經長大,可以和子女說明白原委,不要在子女面前說「這兩個給我,那一個我要」等等,會讓孩子覺得自己是不被父母所愛的。
即使是年齡很小,幼稚園、小一等無法理解的年齡,也不能不告而別,如果和自己親近的人,尤其還是照顧者突然離去,會產生分離焦慮,而影響到未來和別人的依附關係,使孩子對人產生不信任感,要明白告訴他們「爸爸媽媽在一起不快樂,常吵架所以不能住在一起,但是我們都是最關心你的人,以後會一起陪著你長大」,努力讓孩子安心,了解父母離異不是他的問題,是大人們的事,而且也要定期探視,讓孩子了解自己沒有被拋棄。
雖然聽起來很難,但是孩子是父母帶到這個世界的,爸爸媽媽有義務教育和養育他們,不要以為離婚很簡單,對孩子的傷害可能難以估計,但也不能讓孩子在暴力環境中生活,選擇對孩子最好的方式,明白告知,減少對孩子們的傷害。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