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英

到底什麼叫「失敗」?每個人對於失敗的認知也許不盡相同,但相信我們都經驗過自己所認知的失敗;而我也不例外……。

從小到大,在讀書方面,我好像一帆風順,小學、中學、大學一路上來穩穩當當。大學畢業後開始工作,工作兩年又動了讀研究所的心;於是我利用下班時間,全心投入念書,考上喜歡的研究所。

婚後動念出國讀書
兩年後研究所畢業,爸爸問我要不要繼續讀博士,我搖搖頭說:「不了,好累!」爸爸打趣道:「好累?我看妳碩士讀得很輕鬆,不知不覺就讀完了。」我抗議著:「哪是!我在宿舍讀書的時候,爸都沒看到。」

然後,我結婚了。

婚後的日子平實,工作穩定。漸漸地,我開始覺得規律的生活缺乏挑戰。那時,出國念MBA是個流行的趨勢,如果課修得密集一點,不到兩年就可完成。我的心動了,興起出國念MBA的念頭。先生並不鼓勵,覺得我已有碩士,工作又穩定,何必再讀;但見我意願強烈,也就同意了。

期間的準備、申請學校都還順利。開學前兩個禮拜,先生陪我一起出去,安頓好之後,我們就四處遊玩。可是快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我開學了,先生的假也結束了,要回去上班,我們就此分隔兩地。

剛開始忙於功課,但逐漸我發現MBA的課程並不是我所喜歡的;加上獨自在國外,我很想念家人。

而室友們常參加聯誼活動、出去玩;我是已婚的人,自覺不該參加類似活動,所以常常獨自一人在宿舍,內心與情感覺得好空虛。與先生及家人雖常有電話往來,但畢竟幾分鐘的通話無法媲比真人實體的同在。我不快樂,當初想讀MBA的興致完全熄滅了。

心中堆疊隱藏的遺憾
先生知道我的感受,提議不要念了。我思索自己出國讀這個書的目的是什麼?興趣、工作要求、家人期待……都不是,好像只是想打破規律,跟隨潮流,又想體驗國外生活。所以,我決定不念,回家了。

這個決定似乎做得果決、正確。回台灣後我又開始工作,兩年後生了孩子,生活復歸穩定。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珍惜當時的生活;但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每當想起出國讀書這段插曲,心裡會浮現一股遺憾,「為什麼當時不讀完?從小到大讀書對我向來不是難事,都能過關斬將,為什麼當時不忍一下,再拿一個學位?」這股遺憾日漸膨脹、堆疊,最後終於變成我認知的「失敗」,重擊我在讀書方面的自尊。

失而復得的感恩
這個挫敗感在我內心潛藏多年,不時竄出來狠狠刺我一下;直到幾年前,有一回它又冒出來,我靜靜回想那整個事件,突然,一個問句進來:「如果當初繼續讀下去,現在會怎麼樣?」

啊!這是我從來沒有想過的問題。我現在有一個脾氣很好的先生,一個貼心懂事的兒子,做著自己喜歡的翻譯、寫稿工作……如果當時繼續獨自一人在國外讀書,我是個情感面比較強的人,能承受情感方面的空嗎?我的婚姻會不會陷入危機?如果我的婚姻陷入危機,今天我還能有這麼貼心懂事的兒子嗎?

如雷灌頂「轟」一聲把我震醒,「神啊,我感謝你!感謝這個『失敗』!」第一次,我對這個失敗有了正面的看法。神給我新的眼光去檢視這個失敗,而它竟然變得不是那麼失敗,反讓我有一種因禍得福、失而復得的慶幸與感恩。

當初憑著己意做出出國讀書的決定,但神沒有就此撇下我,祂瞭解我的情感、性情、意念、處境,藉著這個我一直認為是「失敗」的事件,保全了我的婚姻,賜給我一個好兒子。之後,神又帶領先生出國讀書,讓我們母子同行,圓了全家一起體驗國外生活的心願。一路走來,祂引導我至今,和祂建立日益親密的關係。

到底什麼叫「失敗」?我還是無法確切說明,但見藉著這個失敗,神補加給我更多、更美之福。於是我瞭解了,只要我們不離開神,當神使萬事互相效力之時,神的孩子就不會遭逢真正的「失敗」,因為失敗已被那信實、愛我們的神,轉化成能為我們成就長遠福祉而互相效力的因子了!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失敗中的恩典》出國留學夢 不再是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