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亭(牧師) 台灣國道五號13日晚間發生重大車禍。(圖/影片截圖)

遊覽車又出事了……每次發生類似的事情,大家總是把焦點放在主管機關以及旅行社業者,但是效果顯然不明顯,因為,悲劇一次又一次地重複著,令人心痛。當然,每次意外的原因不盡相同,身為一般群眾,我們也沒有足夠的資訊準確判讀這次事件主因,但針對不斷發生遊覽車意外,基督徒或許可以從「施比受更有福」的聖經教導此一另類角度來反思。

該花的錢就要花
為什麼遊覽車意外會跟「施與受」扯上關係?兩岸旅遊業是非常標準的「成本產業」,典型的「一分錢,一分貨」。先進的國家雖然也用「成本」經營旅遊業,但是這些國家的百姓非常看重旅遊品質,願意花大錢來享受旅遊,只是,在我們的文化卻把這些人稱為「觀光客」,且往往是「冤大頭」的意思。

同樣的東西在觀光區就比較貴,這是我們很難接受的,但是在先進國家卻視為理所當然。你到洋基球場或是NBA球場,同樣一件球星的T恤,場內可以是場外路邊的兩倍價,照樣門庭若市,這完全是消費文化的差異。

因此,同樣開遊覽車,不同地區絕對是不同的命運,台灣跟東南亞許多地區相比固然好命,但是跟先進國家比還是差很遠。有過海外旅遊經驗就知道,參加老外的團,他們給司機小費是一種文化,不會苛刻,所有的消費者從小就知道這種錢省不得,是司機先生的血汗錢,他一天到晚開車,如果沒有愉悅的心情,簡直是冒險。也就是說,「開車」在許多先進國家是高尚而且穩定的職業,司機不必拼命開,更不必苦思其他賺錢管道。

所以,老百姓出來玩不但不計較這種錢,反而認為「該給人家賺」,這跟去球場花大錢是類似的心態。不想花錢就不要出來玩,等錢存夠了再開開心心出來當大爺,這是他們的消費文化,出來旅遊就是大家開心。

品質不好 沒人是贏家
比較國內外旅遊,不難發現,老外的旅遊實在貴太多了,這是他們的文化,而海峽兩岸幾乎都是「以價取勝」,老外實在很難想像怎麼可能這麼便宜,(答案當然是加入「採購」以及團費不包括的另外收費行程),在如此激烈競爭下,確實有機會得到「便宜又大碗」的消費經驗,但是,相對地,風險自然也就升高了。

以賭城拉斯維加斯為例,筆者認識的導遊就說,他不只一次看見司機整夜沒睡賭一把,害他整天提心吊膽,一路跟司機聊天,主因就是這種國內招來的團毫無利潤,司機跟導遊都是「薄利多銷」,只好另謀生路,導遊就是拼命招攬夜間付費團,司機就分點紅,生活品質實在不好。

若民眾捨得花錢,搭乘的車輛品質與司機工作狀態都相對穩定,這個成本當然由「願意給錢」的使用者付費,天公地道。

兩岸民眾過去生活清苦,對於旅遊這種「奢侈」的事不捨得花錢,到後來就形成一種產業結構,最後,連願意花錢的人都得不到好的旅遊品質,沒有人是贏家,大家都無辜。近年來,業者與消費者還有相關餐飲與交通服務者,甚至加上政府都成了輸家,實在遺憾!

「施比受更有福」背後延伸的通俗概念就是「該賺的給人家賺」。有時候做見證說自己多會省,多划算,固然喜不自勝,但有時候,吃點虧讓人家賺其實也皆大歡喜。在自己負擔得起的情況下,讓人家過好日子對大家都好。期待台灣寶島的旅遊素質在「施比受更有福」的原則下蒸蒸日上,這才是全民之福!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劉三專欄》從遊覽車悲劇反思消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