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梅香四溢

教與學

從教幾載,愈發迷茫,好似積累了許多教學經驗,懂得了許多與學生的相處之道。但越是這樣越覺得自身有所欠缺,有時候自己在反思,作為老師我們應該教什麼?而學生又應該學什麼?閒來無事,翻閱《呂氏春秋》略有所悟。

老師的教

《呂氏春秋·尊師》中關於教與學是這樣論述的:“故教也者,義之大者也;學也者,知之威者也。義之大者,莫大於利人,利人莫大於教。知之大者,莫大于成身,成身莫大於學”。

教以利人,利人者義。學以成身,成身者知(有知識、有涵養、明義理)。非教,則學不得法;非學,則有所不達。善教者有法,善學者有志。

《呂氏春秋》雲:達師之教也,使弟子安焉(心裡踏實安寧)、樂焉(有所獲得啟發教益)、休焉(滿足享受)、遊焉(廣闊無限)、肅焉(神聖莊嚴)、肅焉(嚴謹嚴格)。

《呂氏春秋》雲:善教者則不然,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對施教者最持久的考驗和挑戰之一。“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真乃肺腑之言,道出施教的第一原則:師生平等。

所以說老師在教什麼?除了最基本的傳道、授業、解惑也外,最重要的是以平等的姿態教會學生做人的道理,做一個有知識、有涵養、明義理的人,這才是學校教育的根本目的。

JUFR03

學生的學

於學生而言,《呂氏春秋》雲:“不知理義,生於不學。”(不明白道理法則,原因在於不學習)。若要真學習,必要尊師。《呂》雲:尊師則言信矣。(打心裡尊敬老師,就會真心信任老師的話,如此就能按老師說的方向、方法快速前進。)

不尊師,則等於自毀前程!人之一生,大幸大樂,莫過於得遇真師傅。大悲大憾,莫過於終身未遇真師傅。

記得要好好“學”,“學”是成身之學,一輩子都要一以貫之進行的事業,不僅僅是書本和分數。千萬不要對“學”的理解狹隘化了,否則一提“學”字就想逃逸。

我們中的很多人都被曾經的教育打磨成對學的固化思維,已然形成條件反射,一提學就厭,就不思再學了,因為沒有深層的需要、滿足和衝動。我們便親手毀了學的事業。

值得注意的是,《論語》中孔夫子對自己一生的總結或自我評價中提到“學而不厭”,但這裡的“厭”並非理解為“厭惡”,而是理解為“滿足”。

足見,我們中的很多人,從一開始就輸給了孔夫子,我們還沒到人生最後總結自己的時候,就似乎“提學就厭”,就是如果不是為了考試,不是為了工作,便不知道學習內容是什麼了。

當然,夫子還有他更了不起的地方,他老人家慢悠悠地說他自己“誨人不倦”。從事教育的人,如果真做到了這四個字的境界,那一定值得尊敬。

圖片來源:http://image.bai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