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肖霞客(旅遊達人)

從參觀蒲甘著名的Shwezigon Pagoda後,一路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佛寺,甚至許多不知名的建築遺跡。終於來到蒲甘一座大名鼎鼎的Ananda Pahto Temple(阿難寺、阿難陀寺、阿南達寺),因此佛寺仍然是蒲甘所有佛教建築中最精美、最美麗、也是上鏡率最高的寺廟之一,號稱是蒲甘偉大寺廟的第一名,來到此一眼就認出此寺,故以專文來介紹。

Ananda Pahto或Phaya是孟族建築風格的對稱傑作,帶有一定的北印度影響,反映了蒲甘建築從早期到中期的過渡。位於古城牆東側,其方形蜂巢狀(或稱玉米棒狀)彎曲狀的sikhara皇冠和1990年為紀念寺廟900週年而鍍金的傘冠hti。這座寺廟是在Kyanzittha 國王(1084-1113年)在位期間完成的,他的靈感來自八位來訪的印度僧侶及他們在喜馬拉雅山的Nanadamula洞穴中早年生活的故事。Ananda試圖重現這個洞穴的景象,並反映佛陀無盡的智慧。它也啟發了後來的統治者建造寺廟以彰顯自己的功德。Ananda被圍牆和四個完整的拱形門所包圍,由於它也一直被當作僧院使用,因此在圍牆內還有許多相關的建築物。Ananda 是一個完美比例的希臘十字結構,形式精美對稱,包括它的前庭和帶有佛塔尖頂的山牆門廊入口。佛寺有一個中央正方體,每邊長約53m。建築物的外牆有二層窗戶,約10.5m高。中央塔高51m。有六個上升漸縮露台(梯台);露台與室內有蒲甘最龐大的赤陶磚系列來闡述佛陀生活中的本生場景。四個較小的佛塔在第二主層的每個角落亦有模仿中央的小型sikhara皇冠,幾層窗戶有助於照亮內部走廊。寺廟的灰泥和其他部分和特徵在18世紀後期,以貢榜Konbaung時代的風格進行修復(亞洲歷史建築)。

除上述說明外,英文維基指出此寺建於公元1105年,有幾個梯台通向頂部的寶塔。佛寺供奉四尊立佛,分別面向東、北、西、南大方向。據說這座寺廟融合孟族和印度風格的建築,是一座建築奇觀。這座令人印象深刻的寺廟也被稱為「緬甸Westiminster Abbey教堂」(英國西敏寺),這座寺廟與10-11世紀的Pathothamyazi佛寺非常相似,也被稱為「名副其實的石頭博物館」。這座寺廟在1975年的地震中遭到破壞。然而它已經完全恢復。寺廟的名稱Ananda為佛陀的堂弟、私人秘書、他的眾多主要弟子之一和虔誠的侍者Ananda尊者。此外,提供建造藍圖的八位印度僧侶在完成寺廟建築後,國王為了保留寺廟的獨特性,據傳將僧侶建築師殺死,以確保他們不會在其他任何地方建造另一個類似的結構,只能在蒲甘看到它。國王通過這座寺廟以準確和真實的方式向其人民傳達佛陀的教義,將緬甸統一在一面旗幟下,從而「創造了大眾的宗教熱情」。國王作為法律的擁護者,希望根據他的解釋來傳達他對佛教教義的堅定信念。

阿南達寺是一個完美的對稱結構,它是用磚塊和灰泥建造的,在赤陶磚雕塑,以教育該地區的人民了解上座部佛教的宗教精神並符合國王的個人信仰觀。只可惜所有蒲甘佛寺皆已關閉二樓以上建築,故無法爬到梯台,在佛寺內也未注意到這些赤陶磚。寺廟入口大廳內的壁畫大多是白色的,緬甸考古部門進行修復,北面西南立柱上部分仍有可辨認的畫作,東面的牆壁和天花板上亦有佛像畫作,北面有立佛像、阿羅漢像和蓮花像,西面入口還有花卉設計。但因必會顏色暗沈,且位置較高,很難細細欣賞。此寺還有其他附屬結構,如Ananda Oakkyaung僧院是一座用紅磚建造的寺院,它建於公元1137年。僧院的牆壁上可以看到18世紀的畫作,在此寺旁可見一座大型覆有灰泥的淡粉紅建築應該就是了。此佛寺實在是蒲甘最大個佛寺,國王建造這樣一個這麼龐大的單體建築,只為供奉四尊立佛,總算對蒲甘歷史佛寺建築有更深刻認識,佛寺內部有許多空間是實心的,且迴廊狹窄,從現代眼光真是浪費室內空間的運用,故緬甸近代佛寺內部已不見實心核區,而將更多空間來安置佛像或其它用途,對這種蒲甘的對稱建築且四面有佛像的佛寺形式,亦深深影響至今。較可惜的是未走到離佛寺的更遠處,也無廣角鏡頭,來拍下整座宏偉的佛寺。ADDY3807

Ananda Phaya由厚實圍牆環繞,此為寺院區入口

ADDY3808

進入後,迎面看到的入口延伸區的外牆

ADDY3809

再往前行可見到佛寺有各層次結構

ADDY3810

梯台欄杆的各層次造型,有許多不同大小佛塔與豐富裝飾

ADDY3811

佛寺主體可分主層、中層與上層,每層又細分成幾小層,外牆有二層窗戶

ADDY3812

鍍金的shikhara,可見每面還有五層佛龕,四角還個較小的shikhara

ADDY3813

Shikhara上方還有稱作hti的傘冠

ADDY3814

此種形狀的shikhara在蒲甘較常見,可暱稱它為「玉米棒」或「蜂巢」

ADDY3815

可見梯台的屋簷上有蓮花辦,還有五隻神話的Chinthes獅子

ADDY3816

四大一小的緬甸獅子守衛著佛寺,在其它佛寺少見屋簷上有獅子

ADDY3817

可見由印度神話轉化過來的緬甸龍在守衛佛寺

ADDY3818

從另一角度來看佛寺的層層上升結構,有如須彌山

ADDY3819

每個轉角有大型Chinthes守衛,而不僅只是兩隻

ADDY3820

相對於緬甸現代佛寺,此處的獅子顯得較小且未挺立,前腳較短

ADDY3821

佛寺旁見另一排裝飾簡單的附屬建築,應為僧院

ADDY3822

僧院為平頂樓,為磚造建築,覆以淡粉紅的灰泥

ADDY3823

僧院上的外牆裝飾,雖以簡單線條形裝飾,但也有非凡的感受

ADDY3824

另一方向的入口的延伸走廊,可見有成排的入口

ADDY3825

在寺院圍牆轉角的大樹,樹下有個簡約房舍

ADDY3826

此佛寺的附屬建築相單簡約,前方有水池

看完Ananda佛寺外觀後,見到一入口即進入佛寺。Ananda是蒲甘量體最大的佛寺,故佛寺入口空間大,但無法立即見到壁龕內的立佛,而是見到金色的大型拱門,佛像的頭部被拱門遮住,拱門的左右兩端有站立的安詳神像,著藍衣白褲金邊衣飾在此護衛佛像。因入口空間大,信徒會在入口處坐或跪禮佛,在此見到有護欄的大型桌面,信徒投紙鈔到此桌面以捐獻。之前在緬甸所見佛寺,包括在蒲甘的佛寺,佛像大多是坐佛,且手勢大多相同,即左手掌向上置於腿上,右手垂下且手背向外,故在此見到立佛頗感驚訝,或許是這座佛寺的特殊地位。原來Ananda的四座立佛有不同的裝飾與手勢,還以為是相似的,故並沒有特別拍南面佛像,事實上,蒲甘早期佛寺內部核是實心的,環繞內部核通道只能見到四個方向的佛像,及模糊壁畫。亦即蒲甘佛寺內部可看性較低,縱使大型如Ananda佛寺。

在所有蒲甘佛寺的介紹中,大概只有對Ananda寺的四尊佛像有較詳盡的描述。四尊立佛均飾以金箔,並以不同手印或形式站立。每尊佛像朝向一個方向,由北至南,表示證悟涅槃;每尊都有一特定名稱,東向稱Bhaddakappa、南向稱Kakusandha、北向稱Konagamana、西向則為釋迦牟尼。供奉的四佛,表明佛陀「時空無所不在」。這四個塑像均由實心柚木製成(據說南方塑像由青銅合金製成)。朝東和朝西的佛像是後來的貢榜Konbaung的曼德勒風格製作的。北向佛像,拇指和中指之間握著一種藥草,這種草藥象徵佛陀以佛法作為治療痛苦的方法。在這個手印中,雙臂垂在兩側,手掌伸出。這種手印在這座寺廟外的傳統佛教雕塑中是看不到的(英文維基)。

拱形壁龕容納高達9.5m鍍金柚木站立佛像,朝北和朝南的塑像與建築物同時存在,而現有東向和西向的塑像取代一百年前被火災或寺廟盜賊毀壞的佛像;然而,對此存在不同意見。它們以後來的曼德勒貢綁Konbaung風格完成。後期塑像的長袍與早期塑像有很大不同。如果對佛像雕塑有興趣的讀者可好好比較這四尊佛像的差異。我是從西面進入,逆時鐘繞道南面、東面、再到北面。這四尊佛像造像相對於蒲甘寺廟,是台灣人較習慣的,較為慈祥和藹,且面容帶有一抹微笑。此外,雖然內牆在歷史長河中大部分曾被信徒粉刷過而破壞,但有證據表明它們最初也包含一些壁畫。不過,因壁畫大多模糊而難以欣賞,除非是對古代佛教壁畫有興趣者,可慢慢品味。

此佛寺以其在蒲甘佛寺的地位,是我在蒲甘參觀的第8座佛寺,緬甸行的第27座。此佛寺的外牆另一側還見多個佛寺遺跡,在蒲甘平原真是處處可見佛塔。後面司機又將載我到那家佛寺參觀呢?

ADDY3827

每個入口空間龐大,只見大型金色拱門,無法馬上見到立佛的頭部

ADDY3828

立於拱型大門前的神像以保衛壁龕內的佛像

ADDY3829

西向立佛 – 釋迦摩尼,站於蓮花座上

ADDY3830

壁龕內部的壁畫,可見有四面的佛像畫

ADDY3831

立佛前方有一大型圓桌,可向桌面投擲紙幣

ADDY3832

遊客在南向大佛腳邊這尊小佛像身上貼金箔

ADDY3833

朝東的立佛–Konagamana

ADDY3834

朝北的立佛–Kakusandha

ADDY3835

每個入口總是有信徒坐或跪在大佛前禮拜,可見一道光芒射入

ADDY3836

出了佛寺內部後,可見大樹下的根部佈置緬甸的生肖塑像

ADDY3837

Ananda佛寺被高大的白色圍牆所環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