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法蘭瓷編譯

專家們認為,成功者最需要的不是高學歷也不是高成就,而是高情商,因此,如何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成為現代父母的必要工作。史丹佛大學兼職臨床講師及心理學家卡洛琳·弗萊克 (Caroline Fleck) 建議父母們可以做這件「最重要的事」,來培養出擁有高情商的孩子。

當孩子在賣場鬧脾氣或早上拒絕起床去上學時,父母很容易會想要開口責罵孩子,並列舉出所有導致這些行為不正常的原因。這種做法完全被理解,但心理學家弗萊克認為這恐怕不是最佳解決方法。相反地,弗萊克建議父母應該嘗試傾聽和肯定孩子,她說:「作為父母,我們所能做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變得更善於認同孩子。」

當孩子覺得被重視且不會因為恥於自己的感受時,他們會更願意改變自己的行為。弗萊克說:「關鍵是要認同孩子的情緒,然後專注在那些不合理的情緒。」

 可愛 頭 無辜 女孩 戶外 童年 性質 笑 春天 黃色 笑聲 帽 夏天 子孫 嬰兒 小 太陽 寶寶 孩子 粉紅色 快樂 天空 光 健康 臉 一 帽子 個月 陽光 人 外 嬰兒 生活 歲月 女 活躍 孩子 晴朗 年輕 女兒 高加索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弗萊克對自己的孩子也採取了這種策略。例如,弗萊克並沒有因為女兒不願意做家事而責罵她,而是讓女兒解釋為什麼在被要求做家事時會如此沮喪。弗萊克說:「她會對發生的事情做出非常不準確的描述,她說我對她大喊大叫、扔東西,實際上,我只是要她清理洗碗機。」

父母透過傾聽並確認孩子的感受:「是的,沒有人喜歡做家務」來取取代談話中的評判,然後才繼續告訴孩子為什麼有必要承擔某些責任。弗萊克說:「關鍵在於確認孩子的情緒,然後專注在那些不合理的情緒,也就是需要改變的行為。」

社會學家、哥倫比亞商學院教授亞當·加林斯基 (Adam Galinsky) 表示,一個孩子若是長期處在情感持續被否定的環境中,會開始感到羞恥,而這並不是一種對孩子有益的感受。羞恥感無法激發孩子批判性思考或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人軟弱且情緒不穩。

父母可以透過將孩子的感受與發脾氣分開,並向孩子表明沮喪或失望是不可避免的感受,但可以選擇採取尊重的態度來面對。加林斯基教授強調,愧疚感可以促使孩子尋找解決方案,但羞恥感往往會導致一個人想要逃避一切。

Reference

Stanford psychologist: This is ‘the single greatest thing we can do as parents’ to raise emotionally intelligent k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