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蔡威
民進黨高舉「民間自主」的罷免旗幟終於卸下,正式由黨中央操盤罷免戰線,秘書長林右昌召開記者會,高調拋出包括宣傳動員、地面推廣與網路戰線等「罷免三箭」,象徵這場原本包裝為基層自發的政治動作,已經全面升級為政黨主導的選舉攻防。民進黨最後衝刺選擇直接不演,儼然認定號召少數暴力即可翻轉國會生態。
民進黨早已將罷免視為「政治鬥爭的公開機制」,起初還在閃躲是民意自發?還是政黨下令?從政客進場洗腦孩童、網紅街頭求官到青鳥群體衝突,一切早已指向一個明確事實,民進黨訴諸極端動員與街頭激化,不再仰賴多數理性選民,而是傾全力操弄少數激進份子,直接拋棄多數中間理性選民,作為政治能量的主要來源。
民進黨面對「朝小野大」的國會結構困境,放棄理性辯論與議事溝通,去年就已下定決心改弦易轍,而將「罷免」這一憲政制度中的安全閥,改造成打擊異己的鬥爭工具。林右昌身為當中央高層,直接演出罷免肥皂劇的誓師大會,象徵民進黨不再假裝民間自發,而是赤裸裸地展現黨中央已成為罷免戰的總指揮。
圖片取自:( FB )
民進黨卻選擇煽動少數激進青鳥群體佔據街頭,用肉身對抗議會程序,製造社會對立與政治張力,試圖讓「少數暴力」成為新常態,民進黨利用青鳥、網紅、政治學生互為支點,共同擔綱政爭來分進合擊。嘴巴上喊抗中保台,實際則是選舉暴力的再包裝。當議會淪為演出舞台、街頭成為裁決場域,台灣民主的秩序邏輯已然顛倒,真正多數沉默選民遭到壓抑,只剩嘶吼與挑釁佔據政治公共領域。
這正說明了民進黨如今無法動員理性多數,而是身處情緒邊緣的鼓譟少數,中間選民厭倦的是對立、疲憊於煽動,更拒絕成為派系權力再分配的陪襯。如今,民進黨此次「罷免三箭」戰略,不只揭示一個政黨的選舉焦慮,更暴露整體執政思維的質變。當一個政黨放棄說服理性多數,選擇依賴少數暴力與情緒動員求勝,這不僅是戰術轉變,更是價值選擇的轉向。
罷免、動員、群眾劇場,成為治理無方的遮羞布;而議會程序、中立機關、政務治理,則在這場大戲中淪為可悲配角。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