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根據PMC的資料,台灣智慧機器人產值於2011年約有新台幣505億元,至2014年底達新台幣554億元,年均複合成長率大約5%,預估到2015年底產值可達584億元。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多,目前已經有96家產業型機器人相關業者、28家服務型機器人相關業者投入研發。

在歐美日國家,大多偏好人形機器人,普遍用來做為教育、陪伴,甚至是用運在旅館、博物館取代服務人員以及導覽人員,不過在台灣,另一種新的用運正在成形。

台灣這幾年流行創業,許多小店鋪會擺上特殊商品吸引顧客,為了推出差異化服務,從去年開始有幾家業者嘗試使用服務型的機器手,在店家進行點餐和裝貨的服務。

PMC精密機械機器人自動化發展部曾英瑞,在接受草根影響力新視野採訪時表示,隨著越來越多工廠往自動化升級,許多機器人相關的輔助設備也隨之問市,在政府鼓吹跨領域運用之後,凡舉食衣住行育樂、生老病死等都朝自動化發展。以機器人甜點鋪為例,就是跟現在流行的小型創業結合,讓小公司也可以有一個自動化的生產線,甚至在小店面也可以提供簡單的點餐裝貨服務。

這套機器設備包含一支機器手臂和已經設定好的電腦化系統,可以依據顧客性別、年齡以及血型推薦最適合的甜點口味。最後還可以依據客人的需求進行盒裝,從點餐到裝盒一次完成。

而且因為採取電腦化點餐,這些數據在紀錄之後可再進行統計分析,做為以後備貨以及商業用途使用。

目前家用型機器人的價格始終居高不下,一台少說也要十多萬,所以一般消費者總覺得機器人仍距離自己的日常生活很遙遠,不過當民眾經過使用機器手的店鋪時,對於店鋪當中的機器手倒是興致勃勃,覺得非常有趣,形成店家另一個吸引客戶的利器。

台灣目前正積極進入工業4.0的階段,除了透過物聯網整合生產流程,另一個就是使用自動化智慧生產,引進機器手、機器人這一類AI智慧產品,國內食品業近年來已開始採用自動化機器人輔助生產,部分月餅和泡麵業者也已經導入,取代現有的傳統人力資源將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但相對地亦會將人力素質同時跨越到另一境界。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