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林政武
最近滑手機時,有一本名為「失控的焦慮世代」的新書頻頻被演算法推播到我的手機畫面中,內容大概是講述未成年的孩童,網路成癮的問題越來越嚴重,戕害身心發展,未成年小孩在心智發展尚未成熟時,就一腳踏入這個看似有年齡管制,實則輕易可以透過不實的個資以及形同虛設的限制,輕輕一觸已滿18歲的按鍵,便可大肆瀏覽充滿暴力、血腥、色情的內容。
此刻的我正癱坐在沙發上無意識地滑著短影音,不知不覺已過了一個小時,如果連大人都無法自制,又如何奢望小孩可以拒絕手機的誘惑,心無旁騖地完成學校作業,課餘時間關掉手機呼朋引伴到球場打球呢?家長群組常常有家長問我,什麼時候給孩子手機?我的答案永遠都是最好都不要給。
臉書內部員工的吹哨者,沉痛指出根據公司內部文件,報告中指出青少年的大腦大約成熟了80%,剩下的20%是還沒有發育完全,負責理性決策的前額葉皮質,因此無法抑制過度沉迷的行為,IG從2016年開始,將動態消息的排列方式,從時間序改為演算法驅動,優先推播用戶可能會感興趣的內容,其tag、按讚功能,讓青少年無形中感到焦慮,有了比較心理,這些社群平台所做的種種改動,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想辦法讓用戶上癮,越久越好。
圖片取自:(示意圖123rf)
目前世界各國已開始研擬禁止學生攜帶手機到校的法規,家長端可以做的是盡量延遲孩子接觸手機和社群媒體的時間,除了禁止之外,大人必須要以身作則,從小引導孩子們從事實體戶外活動,諸如團體球類運動,不僅可以交到朋友、對身體健康有益,也可以轉移無時無刻想要使用手機的注意力。
大人們也可以反躬自省,每天下班後浪擲多少時間在瀏覽社群,那些光鮮亮麗的貼文背後隱藏著多少的刻意包裝、炫耀、謊言與虛偽,我懷念小時候和鄰居同齡小孩聚在後院堆沙玩土、躲貓貓的舊時光,那些珍貴的記憶一輩子難忘;虛擬世界的遊戲排名,為你帶來了乾眼症、烏龜頸、手腕隧道症候群、膏肓痛,社群的相片、文案經過包裝上傳,要的是他人的羨慕與按讚,你輕易看穿他人不經意的炫耀,邊按讚邊咒詛,卻沒想到自己也正在做一樣的事情,所以我開始懷念起那個永遠回不去的沒有手機與網路的年代。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