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巫倫娜

第一次聽到「可持續性發展」的詳細說明,是在成都南城的一個接待宴上。主人是從台灣來定居的學者,本身主要研究能源,也是國際可持續性發展組織的成員,正在大陸推廣相關計畫,因此在席間講述觀念與執行,令我們受益不少。

成都市的南邊原來的發展相對落後,後期趕建的全新成片的大樓興起,高新區的科技大樓林立,百貨商場比大比新,公共建築體規模驚人。這樣翻天覆地的改造,逐步成為都市叢林,讓主人有很深的感觸,在座者對環境的可持續性發展深表認同。

大陸不少有心人也致力推動環保,近期最有名的案例是住在北京的52歲大叔牛健身體力行,完成了自己的「桃花源」夢想。那是在北京順義區馬坡鎮,用六個集裝箱組合而成的「可持續實驗室」住屋,包括含住宅區、辦公區、廚衛、生態空間、屋頂和立體種植等。放眼所見綠意盎然,牆壁上掛滿了鮮花,屋頂種植了許多綠色植物白蘇、空心菜、苦菊、芝麻菜、荊芥、生菜等。

牛大叔自己畫設計圖,環保屋使用了太陽能、風能、沼氣等能源自給的設備,六個箱大約90平米,加上前後院地板和綠化占地約200平米,造價30萬人民幣,大叔與親友花了五十天完工,然後退掉了原來每月近萬元人民幣租金的房子。每個人看到牛大叔的桃花源,都忍不住會「哇!」一聲叫出來,陽光、綠林、花與地,這不正是存在於大部分人夢中的樣子嗎?

牛大叔的心願不只於此,他的規畫中還有第二期開發,要進行共用社區模式的實驗:十戶人家的規模,配套有體驗房及開發團隊入住,完成生態空間、生活方式和小社會經濟運行模式的實驗,據此作調整。第三期開發則是在二期的基礎上,建成一百戶的基準社區,完成以結社農耕、互動生態空間、共用生活與社會企業的共用社區,並且可以再複製的模式。

近年,台灣的青年返鄉再造家園,隱然蔚為風潮。部分接手家業,就算是傳統的農林漁牧,年輕人用新思維改造老行業,成果常讓人驚喜。「人人心中都有一個桃花源」,可能是森林裡的小屋、遠洋的小海島、或只是在自己建造的家園,好好傾聽自己的心便可以找到—常常發現不在遠方,而是在身邊。

【大叔的設計圖】

【完成的美屋】

【完成的美屋2】

【洗手間內的回收排泄物轉為沼氣再利用的設備】

【從荒地上的集裝箱拼接開始】

【漂亮的廚房在下水管道接口有廚餘粉碎機,流到洗手間大桶,成為肥料系統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