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深柳巷
在全球人工智慧(AI)產業爭相燒錢的時代,誰會想到一個誕生於杭州的AI初創公司「DeepSeek」,只花了相對極少的成本,就掀翻向來一直由美國主導的高端AI市場。美國AI大佬們還在泡咖啡聊投資的時候,DeepSeek已經偷偷開工,把產品搞上線了。面對這樣的逆襲,外界忍不住驚呼:「真的假的?600萬美元能做出這麼強的AI?」接下來,我們就從幾個層面好好剖析這場AI界的「低成本革命」,順便看看這背後到底有多少真材實料。
DeepSeek彷彿是AI界的「超市代購達人」。用最少的錢,買到最多的技術,成功打造出AI領域的「平價精品」。DeepSeek的核心AI模型「DeepSeek-V3」和「DeepSeek-R1」表現驚人,甚至可以媲美OpenAI,但開發成本僅是對手的一小部分。因此,一發布,美國AI圈的反應可以說是比股市還刺激。Nvidia(輝達)股價瞬間暴跌了16.97%,市值蒸發將近6000億美元!你沒看錯,是「6000億」,不是「600萬」,是美元,不是臺幣。一個中國小公司竟然上演「小蝦米挑戰大鯨魚」戲碼,難怪華爾街的投資人個個急著回家「沖冷水澡冷靜」。雖然,有些專家懷疑DeepSeek是不是用了所謂的「蒸餾技術」來「借用」OpenAI的專利,讓小團隊迅速「抄近道」。但是,從成本結構來看,已經成功了打贏第一戰,DeepSeek的成本結構才是最讓人浮想聯翩的地方。一般來說,開發一個高性能AI模型,動輒要花上數億以上美元,還得有頂級硬體資源支持。DeepSeek卻號稱只花了600萬美元,這中間的差距大得讓人懷疑人生。
圖片取自:(示意圖 wikipedia)
有人說,DeepSeek成功的原因是中國的開源社群發展迅速,再加上人才成本較低,才讓它能以更少的資源達到更高的效果。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質疑它是不是「偷抄班上同學的筆記」。DeepSeek真的逆襲成功了嗎?從技術角度來看,DeepSeek的確展現了中國AI企業在成本控制和技術整合上的驚人實力。但它的模式能否持續,還有待觀察。低成本策略可能在短期內奏效,但長遠來看,技術創新才是決勝的關鍵,如果它的核心技術真有侵權嫌疑,那麼它的成功就可能變成一場危機。
市場老手深知,創新與成本並非對立,但DeepSeek用低成本證明了創新不一定非得燒錢,但這種模式是否普及,仍需要時間驗證。AI行業競爭越激烈,技術的邊界越模糊,DeepSeek能否站穩腳跟,關鍵在於如何平衡技術創新、成本控制和合法合規。誰知道呢?或許它真的能成為AI界的「平價之王」,也或許會成為另一個曇花一現的傳奇。無論結果如何,DeepSeek已經成功引發了全球AI產業的一場思考,這已經是它最大的勝利。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