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茶婊、妖女」大罷免淪為仇女民粹
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左翼少婦
當大罷免開始動用「綠茶婊」、「妖女」等性別羞辱,我們該問的是:這場政治鬥爭真正想要召喚什麼樣的選民?
過去蔡英文被以「妖女」一詞攻擊時,綠營網軍側翼撻伐這是赤裸裸的厭女攻擊,不僅帶有性別刻板印象,還試圖將女性政治人物描繪成妖異、邪惡、不合常規。然而,當同樣的語言被綠營人士用來對付女性政敵,諸如民進黨不分區立委林楚茵以「綠茶婊」、罷免領銜人曹興誠以「妖女」攻擊徐巧芯時,綠營網軍側翼卻默不作聲,甚至有人拍手叫好。
圖片取自:( FB 立法委員 林楚茵)
這不僅是雙重標準的問題,更是一種深植於政治文化中的厭女現象──當女性參與政治時,她們的言行舉止經常被性別化,被賦予「狡詐」、「心機重」、「不守規矩」等負面標籤,而這種語言不僅來自保守迂腐勢力,也來自自詡進步的陣營。當「綠茶婊」和「妖女」成為政治投機客攻擊女性的工具時,它召喚的並非政治競爭,而是一種陳舊迂腐的性別秩序,在這個秩序中,女性的行動必須符合某種「正當」的女性形象,否則就會被妖魔化。
無論在綠營側翼網軍眼裡,徐巧芯的政治立場再讓他們不滿,也應該被批評其政策、行為與價值觀,而不是被性別化地羞辱。如果我們真正在乎性別平權,就該拒絕任何形式的厭女語言,無論它來自哪個陣營。當女性政治人物被貶抑為「妖女」或「綠茶婊」,這不僅僅是攻擊個人,更是對所有女性發出的威脅──如果妳的行為不符合我們對「良家婦女」的期待,就準備好承受性別污名吧。這樣的性別價值,無論從哪個政黨來,都該被拒絕。可見大罷免高強度的民粹動員,已經走向了極度仇恨、不管是非黑白的程度。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