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張忠本(台灣亞太產業分析專業協進會資深產業顧問)

台積電張忠謀董事長說「缺電是台積電繼續在台投資的最大障礙。」

蔡英文智囊則樂觀認為廢核後可以發展再生能源,甚至還可以發展成一個新的產業。所言不差,問題是成本與時程的問題。這正是法政財經學者對產業技術問題太隔閡的輕率。

台灣目前運轉中的三座核電廠,年發電量占台電總發電量的18%,未來十年用電量會再增14%(目前年增1.4%),廢核後,電源將短缺32%,而目前台電備用電僅10%。若再生能源~太陽能、海上風力發電及地熱現有發展計劃如期完成也僅能供應發電量12.6%,無法及時補足差額。因此預期在2025年廢核前若未啟動核四(可供應9%電源),並延後舊核電廠,台灣必缺電。政策與實務的差距在那裡?

一、再生能源投資龐大:
民進黨計劃2025年前再生能源發電量將達台電發電量的20%,以替代核電。台灣目前替代能源發展政策為:

(1)百萬屋頂裝太陽能:目標2030年太陽能發電量達到8.7GW,相當於3.2座核四廠,預估投資將達4000億元。

(2)千架風機:2030年海上風力(離岸風力)將達4GW,相當1.4座核電廠,預估投資8000億元。

(3)地熱發電:2030年將達0.2GW,預估投資400億元,惟不包括探勘失敗成本。

(4)智慧電網:2030年前工業、住宅用電設備全面智慧化。智慧管理用電,預估投資1999億元至1兆元。

合計投資將近2兆元,十年內如何籌集如此龐大的經費?

二、再生能源施工障礙:
(一)太陽能發電達8GW,則(1)需用土地達1.8個台北市的面積;(2)設備投資貴,折舊費用高;(3)轉換效率低;(4)維修費用高;(5)太陽能另需租用土地;(6)裝設架子、鋪線路、加轉換器及穩壓設備;(7)二十年後電板丟棄造成環保問題等。

(二)海上風力發電:十年內共要建800座風電機組,困難在(1)台灣處颱風地帶,每年僅4~9月可施工;(2)環保及捕魚權將受到漁民抗爭;(3)台灣海峽航權面臨挑戰;(4)發電機組重700公噸,高50米鋼板,打入海床下43米,而工作船只有德國與中國有,目前禁用中國船,未來十五年要蓋800座如何蓋?(5)過去三年台灣連一座風力發電機組都未建成,800座何時可完成,誰來投資?

(三)地熱:探勘成功率僅10%,且有水資源污染及造成地震之困擾。

三、再生能源效率偏低:
縱使目前障礙重重的再生能源發電計劃,順利完成,太陽能8GW,及風力發電機組4GW,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可達台灣發電量27%。但因為天候影響,不能像核電廠24小時運轉。海上發電效率僅40%,太陽能更低只有13%,因此實際發電量加總只有12.6%。 2025年台灣用電量將再增14%,若完全廢核(目前占18%),再生能源顯然無法補足這32%的差額。所以日本雖受過福島核災痛苦教訓,核電仍保有22%韓國保有29%。2030年前再生能源比重日本23%,韓國19.6%;台灣目前只占5.4%,所有計劃如期完成,也只占19%。

四、台灣違反減碳承諾:
台灣雖然人口少,面積小,但是台灣人均年排碳量卻高達10.95公噸,卻是世界排碳大國,排名世界前二十名。
聯合國氣候變化公約(UNFCCC)組織的『巴黎協定』要在2050年全球溫室氣體減量達到2000年用量的一半。台灣已向UNFCCC遞交承諾書(INDC)承諾2030年比2005年減少20%。若台灣現有18%核能電力廢除,再生能源未能及時補足,必須以化石燃料煤、油、天然氣取代,則化石燃料發電比例反自目前73.6%,增至86.3%,年增加4000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與減碳目標背道而馳。且化石燃料成本高逾核電,再生能源更高。

五、清潔能源提高電價:
德國是世界最先喊『非核家園』者,為了能源轉型,將再生能源自28%,提升到2030年50%,持續增加能源稅,過去十年電價漲五成,目前德國的電費是台灣的四倍。法國核能電源占75%,為了將再生能源比提高到2~3成,通過『能源轉型法』,在2020年開徵每公噸56歐元(2000元台幣)之排碳稅,十年後還要倍增。(註:台灣目前每人每年排碳10.9公噸,比照法國每人每年要加排碳稅$21,900元)
目前台灣再生能源僅佔5.4%,若要提高到19%,勢須大幅提高台灣的電價。現任台電董事長黃鎮球說合理電價在未來十年,每年平均要漲3%。

作者不反對『廢核』,作為在野人士喊喊口號很容易,但完全執政時,要衡量政策的可行性,作好配套,以消除企業界的疑慮。電力、環保及兩岸問題的疑慮是當前企業界投資意願低落的主要原因。沒有投資又如何有就業與提高薪資?筆者不是要唱衰新政府,而是感覺民進黨顯然輕忽了『兩岸問題』及『廢核後電力不足』的影響。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