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陜紅宇


中國古代哲學家王陽明先生曾經講過:心即理也。人的心中包含著宇宙萬物的理,人需要格物致知,通過不斷的實踐去感受驗證宇宙萬物的理。世界上最寬廣的地方便是心。

在物質世界中有著各種各樣的限制,大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小到旁人的一個眼神。在自己的心中,你可以策馬奔騰到不同的時空,最經典的例子便是在夢中。在夢中,你可以隨處飄蕩,將不同時期的不同人物相互組合,創造不同場景和故事。有時夢醒之后,仍會戀戀不捨的想要重新回到夢中,繼續享受那醉人的美。人類的想象力在夢中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揮。

心的養成,需要吸收日月精華。在中國古代哲學中最核心的理論便為陰陽之說,天地萬物秉承陰陽二氣所生,人亦不例外。陰與陽在人體內不停的運動匯合生成氣,氣是人的魂所在。孟子曾言:養浩然之氣。一個養字,便說明人需要不停的培養自己的人格。心的澆灌,需要用真、善、美的事物。

科學求真。科學通過假設,實驗,驗證,達到精確,不允許一絲一毫的謬誤。最典型的例子便為程序員。敲打代碼,編寫程序,不停的修改錯誤,最終讓程序能夠正常運行。在這個過程,便是一步步逼近精確,逼近真。

宗教求善。善的哲學是所有哲學的最終歸宿,德國哲學家康德的三部批判,最后的《實踐理性批判》為道德哲學,最終指向善。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寧娜》中最后借列文之口說出人類的最終目標便是實現善。善是人類的一大主體。縱觀現存的主要宗教,佛教、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都是圍繞善的主體在展開。宗教的主要力量便是引導普通民眾向善的方向發展。佛教宣揚眾生平等,人需要有慈悲之心。基督教強調人需要向上帝祈禱,消除自己身上的原罪。伊斯蘭教反暴力、壓迫與傷害,強調因果論,主張信徒向善的方向發展。

藝術求美。在美的國度中,各種藝術爭相開放爭妍鬥艷。意大利的歌劇、俄羅斯的芭蕾舞、法國的洛可可藝術等等,數不盡的瑰寶。在東方,漫步于唐詩宋詞的海洋中,賞那”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聽那”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的弦聲,感受那’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邁,聽那”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酸楚。說不盡的美,道不完的情。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延伸閱讀:
黑老大喝茶,品的什麼勁兒?
金庸小說中的NGO
中原武林的江湖偽俠義
有新的眼光才能看見許多機會
寒冬的心 需要溝通來破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