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

sen31

張簡醫師呼籲對躁鬱症放任不管,每次發病都是對大腦腦力長期慢性傷害,建議躁鬱傾向一定要及早就醫。

您的情緒是否會不自主地在「高昂易怒」與「憂鬱低落」之間轉換、擺盪,像是坐在翹翹板忽上忽下嗎?注意!您可能是雙相情緒障礙症(雙極性疾患),也就是過去俗稱的躁鬱症患者。

義大醫院精神科張簡德璋主治醫師表示,臨床上躁鬱症會出現兩種極端的「躁期」與「鬱期」情緒症狀反覆地發作,病程上又以鬱期發作次數較多,或者一開始是以鬱症先表現,後來才有躁症的發作,導致常出現一開始躁鬱症被誤認為憂鬱症的情形。

情緒失衡「S.O.S.」 及早診治與治療

當患者情緒比先前更高昂亢奮,伴隨自信心大增、話多、思緒快、活動量多,或是判斷力失常、表現於瘋狂購物、花大錢投資等都可能是躁期發作。若躁期症狀持續一週以上,並且嚴重影響到患者自我照顧能力(Self-care)、職業(學業)能力(Occupational)、社交能力(Social),即所謂「S.O.S.」之警訊,就應立即就醫診治是否罹患躁鬱症。

目前躁鬱症治療應以藥物合併心理治療為主流。不過張簡醫師表示,由於多數急性躁期的患者病識感低,剛就醫時幾乎靜不下來配合心理治療,此時會建議先投以口服藥物治療,幫助穩定患者腦中的神經傳導迴路,若遇到不配合服藥的患者,則會斟酌改以針劑治療,加以穩定患者症狀。

每月一針「抗躁鬱症長效針劑」 提升用藥順從性

張簡醫師說明,傳統治療躁鬱症的口服或針劑藥物,易產生頭暈、嗜睡、肌肉僵硬、體重增加及動作反應遲緩等副作用,可能會降低患者服藥意願,加上多數患者主觀意識強,容易擅自停藥,導致疾病復發、惡化。

所幸,衛福部已核准國內每月一針新一代「抗躁鬱症長效針劑」使用於躁鬱症患者之維持期治療,藥效可於血液中維持四週左右,對於不願服藥、不便每日服藥,或是病情控制後減藥又復發的患者,提供治療之新選擇,其整體副作用較少,每月僅需注射一次,增進用藥便利性,也能穩定患者症狀、避免復發,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做躁鬱症的守門人 給予治療支持盼回復生活

張簡醫師表示,在治療過程中,除了藥物常規治療外,身旁親朋好友應當起躁鬱症患者的守門人,遵照「S.E.T.」三原則。「Support」:支持患者就醫,提升疾病病識感,才能有效地幫助患者預後;「Empathy」:理解患者的內心感受,並且感同身受疾病對其造成之影響;「Truth」:當患者恢復後,認為自己可以立即重返社區及職場生活,導致出現眼高手低的情形,這時應對患者說實話,不要過分保護,並且可以安排職能治療等精神復健計畫,加以改善或提升患者的社交及職業能力。

最後,張簡醫師叮嚀,如果對躁鬱症放任不管,每次發病都是對大腦腦力長期慢性的傷害,所以如果有躁鬱傾向一定要及早就醫,儘快由精神科醫師做判斷及後續治療,讓大腦失衡的翹翹板趨向平衡!

本圖/文由「健康醫療網」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情緒高低起伏是躁鬱? 「針劑治療」助重返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