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陳木村

我是念初中時代的人,所以是有過學徒經驗,雖然對美術及工藝很感興趣,但卻因為小時候家境不好,所以常常利用下課時,偷偷跑到鎮上一家美術班的窗前,看他們在學畫畫的情形內心好羨慕。父親知道後就跟我說,既然我喜歡畫畫,不如就讓我利用寒暑假去當畫畫學徒,我當然爽快的答應了。

利用暑假到了縣級城市一家西畫社當學徒,很苦、沒自由、早起又晚睡。第一年根本無法握到畫筆的機會,只有洗畫筆、整理環境的份。當學徒每天早上必須六點就要起床,然後要先將六片厚重的店木門卸下來,再背到後面房間放,接著開始掃地、整理環境,再來就是要用煤油來洗昨晚老師們使用過上百隻的畫筆,洗到最後連我手的皮膚都破裂,甚而被煤油滲透備感刺痛,所以每天早上洗筆是我最痛苦的時段。接這必須外出買早餐給老師們享用,老師們用完早餐後我才可以食用,基本上是不夠我這個正在發育的份量,但也沒辦法。中餐及晚餐大多數是我去買自助餐回來讓老師們吃,一樣的也是老師們用完餐後我才可以食用。

白天幾乎是被使喚來再使喚去,盡是一些雜事,根本無法學畫畫的機會。晚上都要到十點才會打烊,我就得再整理環境,以及再把店木門給背到店門給組裝回去,然後才能準備就寢,此時已經是深夜12點了。如此也歷經了三年寒暑假的學徒生涯,最後兩年才有學到非常紮實與畫畫的基本技巧,對我日後的生涯發展的確是有很大的助益。

反觀現況就業市場,一般大學畢業後那怕成績很好,但進入職場為何還無法被高薪聘任、流動率又高、學非所用的居多等,關鍵在於學校教育的缺失。也就是台灣的教育過度重視理論、成績及文憑,所以讓這些學子雖然有理論基礎,但就業時卻還是無法運用,當然企業還得再花上一段時間加以培訓,其實這種現象我們都知道,包含學校及政府,但維持現狀的還是居多。

早期台灣有高職、五專等職業培訓教育,但卻在全面升格大學之後,這些的職業教育已經寥寥無幾。直到最近政府意識到就業市場的問題後,才再導入職業教育政策,也就是擬再強化各高職教育,同時也在全台選擇台北科大等三所大學增設五專部,主要目地在於擬將職業教育再找回來、再深化,好讓畢業生能符合就業市場的需求。

就以全世界象徵精緻、品質產品的德國,主要也是跟他們長期以來實行「學徒制」有關。德國職業教育有雙元制職業教育,也有全日制的學校職業教育。雖然德國大部分的小型企業並不提供職業培訓,但大中型企業則比較積極參與和投入職業教育,也因為學徒培訓期間所創造的各種價值,對企業在一定程度上是很有幫助,更也符合成本利益。

台灣雖然也有導入德國的學徒制教育,但成效卻是很有限,關鍵也是在於政策及制度的僵化,以及擺脫不了傳統思維與理論的堅持,所以學子畢業後仍然還是英雄無用武之地大有人在。

VMW

實際教授操作遠比理論來得有效

 

延伸閱讀:

臺灣傳統教育模式下,可能讓「情緒」影響了人生

只會讀書卻不懂做人

兩岸都要承擔的教養共業問題

不要讓你的孩子輸在餐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