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田春慧

想必我們都體會過這種感覺:當我們把手機落在家裡,我們會感到很焦慮,就好像我們和整個世界失去了聯繫。不論是青少年還是成年人,都受到“無手機焦慮症”的影響。我們甚至可以在網上做個測試來檢測我們是否患有“無手機焦慮症”。上週,香港的一些研究人員發出警告:“無手機焦慮症”影響著我們每一個人。他們的研究表明,使用手機進行信息存儲、分享和訪問個人記憶的人焦慮症最嚴重。如果讓手機用戶描述一下他們對手機的感覺時,諸如“傷痛”(頸部疼痛是人們經常提及的詞彙)和“孤單”等詞會經常出現,這類型詞語往往意味著“無手機焦慮症”更加嚴重

Kim Ki Joon博士說,“我們的研究表明,用戶將手機視為自身的延展,依附於手機。人們和手機分開時,會感到焦慮和不開心。”與此同時,美國的一項研究表明,和智能手機分離會使人心率和血壓增高。

PHO

那麼,沒有手機真的會非常焦慮嗎?諾丁漢特倫特大學的特許心理學家和國際遊戲研究部主任馬克•格里菲斯(Mark Griffiths)說,“真正牽掛人心的是手機裡面的內容,是社交網絡讓人害怕遺漏任何信息,害怕錯過任何瞬間。”

格里菲斯說,“手機並不僅僅是人們和他人交流的工具,而且是一個互聯網連接設備,人們可以利用它處理生活中很多方面的事情。有時你不得不強制從青少年手裡拿回手機,因為他們離開手機已經無法生活。”

格里菲斯認為,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手機,因此,我們我們對手機產生了情感依賴,這就是依附理論的一種表現,依附感也只是“無手機恐懼症”中很小的一部分。對於“屏幕青少年”( screenagers)來說,正是這種害怕遺漏任何信息,害怕錯過任何瞬間的心裡,使得他們一旦離開手機便會焦躁不安。一旦他們沒及時關注到SnapchatInstagram上所發生的新鮮事,他們就會覺得出現社交空白,從而感到恐慌。格里菲斯還說,“但是,他們這些人,只要你帶他們去度假,哪怕沒有網絡,他們也會很快適應。”

人為使人和手機分離可以減輕人對手機的依賴感和焦慮感,比如將手機關機,或者把手機放在家裡。格里菲斯說,“對於手機成癮的人來說,手機是他們生活中最重要的東西,他們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會越來越多,一旦離開手機會表現出戒斷反應,一玩手機他們就會興奮,覺得壓力沒之前那麼大。我們使用手機時,也會犧牲掉一些工作和社交時間,內心也會有掙扎——明明知道應該放下手機,但是卻做不到。我們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有手機成癮的表現,但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很少有人符合所有的症狀。也就是說,真正手機成癮的人並不多。”

https://www.theguardian.com/lifeandstyle/2017/aug/28/does-phone-separation-anxiety-really-ex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