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三月上旬的週末有個新聞在網路上很有反映,看了之後我也很有感觸,怎麼樣都想提出來講講。

說是有個臺灣陳姓女子在大陸廈門的醫美公司上班,在臉書上以「426」、「大陸味臭死了」、「沒錯,他們看的東西我都傻眼,所以我不小心就變的超時尚」等歧視性言詞去嘲諷對岸人民,並且還說:「沒關係,426沒有在用臉書的」、「所以可以在這取笑他們」。結果被其他網友向其所屬公司舉發,而該公司因此將其開除。

 

我之所以有感觸,不是因為這人沒了工作,而是臺灣的年輕的一代這樣的沒有水準,還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超時尚」?哪裡超時尚?時尚就是化妝得美美的、用名牌嗎?那不是時尚,是裝!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有一份工作,有所不滿、委屈,要談論就好好講。用歧視性很強的字眼謾罵,只圖顯了自己人格素質的低下,對於任何想要解決的事情,不會產生任何幫助。

而這事件在討論上,不少臺灣網友會聚焦在該公司聲明中~「台灣籍員工在Facebook上發表對大陸民眾不敬之詞及不當言論,嚴重違反本單位制度及規定,給大眾造成傷害。公司決定對其作出停職處理,感謝各位愛國人士的監督」這段話上。的確,這種以愛國為出發點的「加強思想教育」,對我們而言非常不習慣,甚至是嗤之以鼻。但,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想想,人家那樣的回應有沒有道理。

首先,如果我們把「愛國」換成「反歧視」來看看。再來,我們假設這個人不是在廈門,而是在紐約。人同樣從事美容工作,結果在「微信」上公開用「黑鬼」這樣嚴重不當的字眼歧視她的非洲裔客戶,還嫌人家臭、沒水準,並聲稱沒有老外在用微信,所以敢說得那麼直。結果,人家不但用,還一狀告到在紐約的公司。公司也開除了她,並且說要加強員工的「反歧視教育」,謝謝所有「人權人士」的監督。這樣,我想大家應該都覺得順理成章。

我們姑且不說臺灣對美國那種基因裡的逆來順受好了,在西方的相涉事務中套上「反歧視」這樣相於「愛國」的時髦名稱,超時尚對吧!臺灣人也就順理成章地會買單,一點異議也沒有。要知道,在白人老大的範圍之外,臺灣人對於人權與反歧視,都是負面的實踐,這一點從本月初美國國務院的人權報告有關臺灣的部分中,評價我們對於移工、外配的嚴重歧視,已經講得非常清楚了。

那麼,當我們看待廈門那家公司時,要不要想想,人家愛國不過就是不想被歧視罷了。如果要在這件事情上譏諷對方操作「民族主義」、「愛國主義」,我想講得人當想想,為什麼臺灣人硬要去用糟蹋別人的方式去踩人家這條紅線?甚至我們更應該想想,當自己對於那些更看不上眼的移工、外配之歧視,到了有一天他們國家有能力跟我們認真了,臺灣又該怎麼辦?何況我們還奢望新南向哩!

其次,順著前面所言,大陸是有能力跟我們較這個真的!臺灣對於非白人世界的歧視根深蒂固,充其量對於文化、消費上還看得來的日本、韓國友善一點。但,其他呢?那就沒有什麼「最美的風景是人」這種鬼話了!過去,是沒人跟我們計較,現在至少對岸在崛起的現實之下,有絕對的能力去「在意」這個問題了。而過去二十餘年,臺灣的政客對於來自於西方的人權觀念只用於對其政治利益有利之口號,卻從來沒有落實在治理行為與民眾教育之上。如今,國力差人一大截,但國民不少都醜惡地養成了歧視美、歐、日、韓以外人民的惡習。動輒用嫌惡、鄙視的目光斜眼瞧人,試問,這不是自招衝突嗎?

而偏偏,我們最在意的所謂「敵國」,那個跟我們事實上就是有共同歷史承載的大傢伙,正處於擺脫清末以來受盡屈辱的時刻。且現實中,至少從物質面,其巨大的成就與力量,已經足以改變世界。這樣的態勢,臺灣人卻因著政客「上行下效」地去歧視對方,要不要想想,哪天會不會不是只有一個這種歧視者丟飯碗而以?

其實,大陸已經整體用行動講得很白,從去年起就要嚴打那些「賺人民幣卻仇視中國」的人或公司,這中間當然包括所謂的「台獨」。別的不說,據財訊老闆謝金河所言,之前一批對臺灣友善的大陸涉台官員、同時也是許多台商的好友、老友,都被中共中央「雙規」或「被失蹤」了。顯然,這批人或許得背負著「拉攏臺灣卻越拉越遠」的政治責任;同時也說明了,中共對於臺灣的友善,已然沒有過去那般的「寵」!那麼,如果今天我們自己的內在修養都還如此低下,看人家只見到「426」卻願去不明白現實,甚至還一眛地認為對岸真的就無法看臉書,那除了品格有問題之外,智商的檢測也真屬必須了。甚至就是在幫著兩岸政客,把衝突的時間點拉得更近,這值得嗎?

2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