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吳娟瑜 Photo Credit: RandallEvansDSLR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2016年12月26日,台中一對兄妹長期彼此看不順眼,結果在父母北上出差的夜晚,哥哥制止妹妹不要在客廳跳繩,妹妹不肯停下,還兩人口角對罵,因而爆發後面的悲劇。

拿起棍棒重擊?
從精神醫學來理解,哥哥一時動怒,於是拿起棍棒不斷重擊,這時看到妹妹倒地、流血、奄奄一息……,一般人看到自己鑄成大錯,多半就此停手,並向外求助。

然而李姓哥哥不但沒有鬆手,發現妹妹仍有鼻息,居然又拿水桶裝水,讓妹妹的頭悶進水中,直到確認無聲無息才鬆手。

是什麼樣的深仇大恨?讓一個大男生氣到非置之(妹妹)於死地不可?

有的人認為可能有精神方面的隱疾,也有的人認為就是父母長期偏心所致。李姓少年在檢警偵訊時,他承認想殺妹妹的念頭已經很久了,因為父母總是要他讓妹妹。他也說到:「現在很後悔,怎麼真的把妹妹殺死了。」但是,一切已經來不及了。

父母要有警覺

現代的父母壓力真的很大,大環境的經濟景氣確實差了些,為了養育兒女,為了栽培後代,用盡心力努力工作,拼命存錢,就是想給孩子一個好的物質條件,好的未來。然而,夫妻倆成了雙薪一族,是有了收入,卻顧不到子女的感受,管不到他們的問題。

筆者經常在演說會場,聽到父母問起類似的問題:「為什麼孩子彼此愛爭吵?」「為什麼孩子常怪我們偏心?」「老公說孩子吵吵鬧鬧,長大就會好啦,真的嗎?」

聽到這些詢問,讓我深有感觸,所以,建議大家還是對親子互動要更有警覺,並做到如下修正:

一、「尊重所有權」的教育很重要
處理子女之間的誤會,本身要心平氣和(萬一在氣怒中,不要急著處理,否則孩子一樣學到以暴制暴),並且引導孩子尊重兄弟姊妹的「所有權」,是誰的物品要物歸原主,而不是怪罪兄姊沒有禮讓弟妹,若弟妹想「要玩兄姊的東西」,父母要教導「請問兄姊可以借我玩嗎?」。

這種「尊重所有權」的教導在家中子女之間流動,就沒有所謂的偏心和深仇大恨了。

二、家中物品的蛛絲馬跡
家中客廳為什麼隨手可以拿到一根長約150公分的木棒?又為什麼看到水桶就想到可以一不做、二不休地讓妹妹完全死亡?

這些棍棒、水桶,可能「擺著就是擺著」,不代表什麼意義;也可能有人說,就算是沒有棍棒、水桶,盛怒下的人,還是可能奔向廚房拿刀。

不論如何,再忙的父母,也要關心到家中擺設的變化,或許可以及早讀懂孩子的心思。

三、子女有「暴力內化」現象嗎?
有的父母脾氣急躁,一個出口責罵,另一個反唇相譏,這些畫面、這些聲調、這些語詞,從小進入兒女的潛意識,以為人際互動就是如此不客氣地有來有往,結果有樣學樣,造成誤會嫌隙越來越深了。

再加上,有些孩子上網成癮,在暴力遊戲中尋找虛擬的成就感,因此而不吃、不喝、不睡,造成日常生活脫節,動不動就是以網路遊戲中的暴力行為「脫口而出」,「脫手而出」。

「暴力內化」深植於潛意識中,誰都擋不住了啊!

不讓悲劇再現

總之,父母教育子女,儘管生活不易,日子難過,也要盡一份心力,讓每個孩子得到好影響,彼此尊重友愛,這樣家中每個份子都是「加分」的一員,而不是「減分」的一員,你說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