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 魏孫鴻 Photo Credit: OpenClipartVectors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有個小友,幾年前拿了些很有趣的產品來找我談。他很聰明,很有想法,老實說,當下我很心動,非常想投資他。但,沒錢、沒時間是那時的現實,我也只能抱憾。之後,他建立了家公司,還受到了些矚目,我則因為事忙加上生存不易啊,彼此也就少了聯繫。

不久前,意外地碰到了他,聊起才知,他收掉公司重拾上班族的生涯。我滿訝異的,在我心裡一直覺得他是能走下去的人。問他為什麼?突然間,一連串的忿忿不平爆了出來。原來,他收的主因就是因為「稅繳太多」,沒賺那麼多卻得繳一堆子稅讓他難以為繼!我問他:「你當初沒有請會計嗎?」他說:「拜託喔,我的資金有限耶,業務、企劃這種能賺錢的人比較重要吧,哪有錢請會計?」我聽了後哈哈大笑,笑到眼角擠出淚滴了,他不滿地白了我好幾眼。岔著氣,我跟他說抱歉,然後講了自己血淋淋的經驗與他分享。

當年,正是我的行銷公司剛上軌道的那年。換了新辦公室,團隊都是可在場上拼搏的人才,正是揚帆出航要滿載而歸的一年。也還真是此,既全然脫離只能當其他公司下包吃殘羹剩菜的狀況,又用自己的招牌拿了幾個好案子,單單客戶下的媒體預算就讓我開心極了。一年就這樣過去了,當然年底就得報出當年的營業所得稅。我當時跟我這小友的心態一樣,「拜託,錢要上刀口、人得是精兵」,心裡就是「哪有餘裕請什麼會計」這樣的想法,報稅都讓行政同仁把發票交給會計師事務所就當登帳了事。
那年啊,我算了算,狀況還真是好,心裡美的哩。沒多久,同仁回報說會計師那邊算好了當年應繳的稅額;我想,「納稅是國民應盡的義務」(別笑我是認真的),萬把塊的小錢自當報效給國家。拿過資料一看,真正一陣暈眩,應繳稅額比我想的多了近三十倍!我的天老爺,血壓飆升的我,馬上叫同事跟會計師事務所聯繫。當我跟那頭的記帳士對上話後,真是欲哭無淚到了極點。

原來,當年我的業務當中,有客戶下的大量媒體廣告;下游開出來的發票,上面登載的就是「廣告費」。但這對我來說,就像麵包店買麵粉的成本一樣,而不是麵包店做廣告的費用。可是我月繳兩、三千記帳費的會計師事務所把那當成後者,看成是我公司「自己」的廣告費。於是乎,照營業額的千分之一還是多少吧,我這小小的公司,只能有幾萬塊的費用去搞廣告,那能花上將近一半的營業額呢?於是把那些發票都剔掉,幫我報出了高額的稅金!

我心裡悲啊,憤怒地問對方為什麼不跟我們確認,換來的答案只有:「誰知道這是你們的成本而不是費用呢?」然後問能不能改變?對方也只講:「沒辦法,我們已經報出了!」氣到心臟要當機的我,硬是把會計師給找來公司當面問個清楚。會計師也只能道歉,然後講以後知道了,會特別注意。唉,原本算好的一切,就因為這將近三十萬從天而降的悲劇,打得亂七八糟。對我這個小小的團隊而言,真是一場災難。

「但你以為這樣就沒了?」我這麼問小友。他原本已經瞪大了的眼睛,更展現了人類的潛能。我接著說。稅報出去,沒多久跟我們合作的外部夥伴就會收到扣繳憑單。但這下慘了,負責接頭的幾位同仁都被當初我們邀來撰寫文案稿件的外部寫手們罵到臭頭,一個個到我這來激憤地反應狀況。什麼狀況呢?那就是我們當初都是跟這些寫手講好以「稿費」報出,一方面他們確實是替我們撰稿,一方面當然也是因為稿費一年每人有十八萬的免稅額。但,我們委託的會計師事務所卻通通都用「勞務所得」去申報,也就是說,一方面讓我們的外部夥伴都得承擔稅金、一方面也讓我們的信用完蛋!所以,他們紛紛撂下話來,「不再跟你這樣不守信用的公司合作了」!

我這下真是口中都感覺到血味了,只差沒噴出嘴而已。前腳才走的會計師,後腳又接到我暴跳如雷的電話。他也搞不清楚,只好有找那位記帳士來問。那人堂而皇之的說:「你們附上的資料裡都沒找到納稅人的名字啊!」我聽了真是要叫媽媽了,人人都知道蔡英文的撰稿人叫姚人多,但你見過蔡英文的文稿上簽著姚人多的名嗎?更不用說,我的客戶都是法人,發出去的廣告文案上頭怎麼會有撰稿者的姓名啦?

聽完我的故事,我那小友苦笑著說:「當初你沒投資我,但還是應該找你多聊聊的!」是啊,朋友來談要創業,無論方向、無論業種,我都會講這個故事。倒不是說勸人都要找會計,而是我認為,像會計、行政這類看似與也業務無關,卻對於公司運作會產生重要影響的人力配置,對創業者而言,實實在在不應該省。大家一開始都會把資源投在與核心業務相關的人力上,畢竟如果一天沒有兩通電話打來、賺不到錢、活不下去真的也不必想太多了。但,一旦營運有了起色,除非自己在財會方面真的下了功夫,或真是千手千眼能搞定所有後勤必須,否則,就真的得建構這樣的人力。千萬不要在那樣的轉折點中,想省那樣的人力成本!

省卻掉了,自己又沒辦法到位,那你放心,災難必然發生。當然,也會有人講,請個好會計的人力成本準不定比稅金高,那不如繳稅好了!但我認為,經營是事業要控制的就是變數,除非你自己報稅且對稅法、相關規定的熟悉度夠,否則,如果沒有人能瞭解你的公司並代替你與會計師及稅捐單位溝通的話,問題可能就不是只是「金額」,還得加上「變數」。
就像我上頭講的,多繳幾十倍的稅是金額,但外部寫手的反彈就是變數。那麼,一旦變數出現,且影響大到無法妥善處理時,問題就麻煩了。尤其對剛生成的小組織來說,資源原本就不多,要面對這種突如其來的風浪,撐不撐得過去,就很是考驗了!

而這只是從會計面切入,組織發展的運作打底不會只有這一端。當組織開始走得比較穩當時,領導者的心思就必須更為全面地去看照每個角落。對社會企業這樣的普遍都不大、初始資源也不多的系統而言,如果能夠不被這類變數去困擾,相信更能聚焦在目標達成之上。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