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鍾藝

從港鐵大圍站做小巴一路上山,在蜿蜒的小路盡頭,一座被蔥鬱竹林和樹木簇擁著的白色中國風建築群映入眼簾,若不是提前知曉此處是香港基督教重要發展地,實在難以想像在「仙風道骨」外表下的青瓦白牆裡竟是基督教的文化內核。

一段殖民地歷史讓過去的香港不得不接受外來的文化和信仰,在歲月長河流過百年後的今天,曾今的種種,不論是悲愴還是哀愁都被時間釀成了一道五味雜呈的老酒,東西方的文化在這裡猛烈碰撞後留下了雜糅的另一番風味。坐落在新界的道風山就是這樣被歷史所創造。


初進道風山基督教叢林,一口下端敞口的掛鐘吸引了我的注意,鐘上的雕刻不僅有象徵著基督教的十字架,還有中國佛教寓意下的蓮花座,如此混搭的宗教文化元素令人充滿好奇和不解。而這一切要從道風山的創辦人挪威籍宣教士艾香德牧師開始講起。

艾香德牧師1904年曾在湖南宣教,後因為戰爭的緣故從南京一路南下抵達香港。在香港定居之後的艾香德看到當時中國的宗教發展正如火如荼,於是萌發了向佛教徒傳基督教的想法。為了讓佛教徒有意願接觸基督教,艾香德牧師從建築和房屋設計上著手,尊崇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和佛教中的關鍵元素,開始建立現在的道風山基督教叢林。裝飾精緻的講道室裡有三塊奪目的木板,它們是寫有基督教教義的對聯,上聯、下聯和橫批一眼看去都是中國佛家的語言。一問才知,過去在道風山,所有的聖經都是用佛教的語言來編寫注釋以幫助佛教徒用對佛學的認知來打開基督教這扇新的大門。

沿著院內小徑,閑庭散步而前。用於冥想的明陣神秘而充滿力量,有疑惑的基督徒在這裡圍繞明陣而走,渴望上天為自己的疑問和痛苦指明方向。聽聞,求問者只要內心可以做到清明而堅定,走完明陣之時就是疑惑得以解答之時。順山而行,生命門就坐落在懸崖邊,走過狹窄的生命之門,眼前巨大的十字架和「一覽眾山小」的山頂風光不得不的人感嘆設計者的獨運匠心。


擁有悠久歷史的道風山曾經作為香港人民瞭解和信仰基督教的發源地,現在也一如既往的擔當著教育者和交流著的角色。只不過現在的道風山已經不僅是一個基督教的宣教地,更是香港基督教徒對外交流和學習的視窗。由於地處山腰,很多來行山的遊客都會順道進來一賞道風山宗教美,而道風山也為非基督徒提供了很多學習和瞭解香港基督教發展歷史的機會。由於創始人的挪威國籍背景,現在道風山成為了挪威基督教徒心中的勝地,他們遠到香港來追尋艾香德牧師的足跡,也在這裡體會著從中國佛教中誕生的基督教文化。

拋開艾香德牧師向佛教徒傳播基督教信仰的所有可能目的來說,歷史背景下誕生的道風山,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一個宗教得以傳播,更多的是證明瞭不同文化的共同性和共融性。它的過去彷彿在告訴我們,宗教之間不一定隔著信仰的長河,真正隔著的也許是人們不願意瞭解和溝通的心。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