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Photo Credit: robarmstrong2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民進黨新科不分區立委余宛如質詢時讓張善政院長罕見有了火氣的新聞上了媒體,這段時間有朋友又問起我對於年輕人創業的想法。不太要臉地說,我是個創業者,搞了兩家公司,尚且都還在營運中。我想是這樣吧,三不五時才會被這樣問著。但,每當人家問我對年輕人創業有什麼看法,我總是講:「你跟哪個少年的有仇就鼓勵他去創業吧!」

台灣,多小的一個市場。余委員是真的天真還是傻,竟會問張院長台灣能不能出個Mark Zuckerberg?余委員如質詢的是李克強,我看李先生要講不可能才該打屁股;張院長是實答,余委員的:「我對你很失望,難怪你覺得我們年輕人,都是扶不起的阿斗。」那真是耍寶了!她創立的公司—生態綠,現在是「創櫃版」的公司,試問現在這個政府有沒有把她看成阿斗?即便如此,以台灣的咖啡市場,即便加入了公平貿易的元素(生態綠講的故事很動人沒錯),但它有辦法搞成世界級的公平貿易商品界的FB嗎?余委員的公司要是在中國,或許機率就不太一樣了!

我們這個社會,似乎把「年輕人創業」當成了產業翻轉或拼經濟的藥方、甚至是救星。圖的似乎是所謂的「創新」,所以從文創到科技,從服務到生產,好像都認為只要有年輕人跳進去「創業」,就「妥當了」!而政府,就是應該不斷地針對這些「年輕的創業者」灑錢、改法律,彷彿只要這樣,台灣不但能出祖伯克,還能弄出史塔克!

我對問我這樣問題的朋友,也總是會問回去說:「一個小一的學生長得比同學高一點點、彈力好一點點,你會讓他馬上去打NBA嗎?」朋友這時就會楞一下。我再說:「你想用很多資金、找一堆貴人,有那個球隊會收他嗎?」有個朋友回我:「如果他是喜願兒或許就有吧!」這就對了嘛,如果條件有困難,硬搞就叫勉強,余委員跟愛大談青年創業的大家懂了嗎?

真正能拿到優勢的年輕人,仔細去看看他的背後,哪一個不同古今中外多數「傑出」的創業者一樣,總有使人望塵莫及的「先天」優勢?回過頭來說,許多創業者的成功,尤其是承平時期,家世的力量(你可以想想Bill Gates的媽媽是誰)才是最最關鍵且至為稀有!那麼,現在聽信「鼓勵」,想當台灣祖伯克的大多數沒有這項稀有資源的年輕人們,都怎麼了呢?在我的觀察,不過兩端。

一就是找不到可創的目標拿著一點點的專業,當起了逐案而居的新游牧民族。這一類,多以「彈性工作」、「快樂生活」為自我安慰,能考量到的最遠,應該就是一個月後,至於人入中年,怎麼活下去、像個樣?都是到時候再想!另一類,就是弄個小東西來試試,搞搞手工皂、弄弄手工藝,各個市集擺攤棚,在人客的挑來檢去中,透過手機用著祖伯克給的網路平台,幻想著自己有天也能變成他。至於業績、發展性,有沒有可能也如余委員一樣上創櫃?那就有夢最美、希望相隨了!

不去正視市場小的先天不良,又容易受到特定意識形態的鎖國操縱,外加自己的基本功夫一塌糊塗,這樣要創業?要鼓勵別人創業?余委員及持相同言論者是打算放新一波的「葡式蛋塔店」嗎?在我眼中看來,不把真正基本的問題弄通,用輿論、公器去鼓勵孩子們投入創業,真的就像台灣人最擅長的「連鎖店詐欺」一樣,讓有當老闆夢的傻子當下線,跳進去後用盡那微薄的身家去滿足幾天當「董ㄟ」的願望,然後一輩子笑自己傻!

最近正好在面試新的同仁,很多很年輕的孩子,我問他學啥?說是企管、國貿;我再問那你懂企管、國貿嗎?他就尷尬個笑了!本來嘛,人生不是自認有創意一切就都好。沒有一定的歷練、沒有一定的累積,外帶最重要的,你沒有那驚人的家世,驟然要投入這個小小的市場,到底憑著什麼?就憑政府讓你「容易取得資金」?讓你「容易設立公司」?那你想過沒,錢是要還的、事得負責的!我的某位國中同學,在二十世紀末、本世紀初那個台灣網路市場剛剛開始風起雲湧的年代,也曾手握數十億的資金、在業界叱咤風雲過,簡直就是當初台灣版的祖公伯克,而今安在?不是他不好,實話就是市場小!我曾想過,就算他的公司活到今天,最好的結果,大概就是被對岸那位其貌不揚的馬先生給收購掉罷了。我不認為北歐那些國家會鼓勵人人創業,但我相信他們會要年輕人認清自己、適才適所。政府在這件事其上,唯一該做的,是不妨礙任何人創業、是去讓資金的取得合理化就好!至於國會議員,拜託一下,換了一堆新臉孔卻比過去更搞笑,那得想想人民是否笑得出來?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