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康健雜誌208期 作者/曾沛瑜 圖片/馬景平

清熱解毒的青黛,必須在夏天、天氣正熱的時候製作,此時也是青黛的原料:植物「大青」盛產的季節。製作時必須找個像游泳池那麼大的水槽,放入大青、水跟石灰。石灰遇水會釋放高熱,就讓它們慢慢熬,熬到起泡,接著把泡沫撈起來曬乾,便成了青黛。

靛青色的青黛可作為染料,許多人熟知的外用藥青黛膏亦是由青黛製成,近來長庚紀念醫院研究團隊發現,青黛膏可調控乾癬患者表皮細胞異常增生、分化,解決病人皮膚長紅斑、脫屑、流血之苦。

「但現在已經買不到台灣做的青黛了,」在迪化街經營中藥批發超過百年的永盛藥行老闆戴銘錫無奈地說,原本固定做青黛賣他的老師傅過世後將技術傳給兒子,但兒子做了一陣子覺得太辛苦便轉行,從此台灣再找不到做青黛的人了。

如今台灣的中藥商只能從中國進口青黛,但戴銘錫搖頭,那品質差太多了,過去台灣產的青黛1兩可賣到1000元以上,但中國產的1公斤只賣700元,裡頭摻雜太多石灰,顯然製作時不只撈泡沫,連下面的石灰都撈了,效果自然差很多。

連教中藥的教授都難懂藥材辨識

青黛的失傳,不過是台灣中藥炮製工藝消逝的九牛一毛,如今就連能夠分辨這些藥材的
人都不斷凋零,而在面前這位被許多中醫與藥學教授尊稱為老師的戴銘錫,也已高齡83歲。

採訪當天,我跟主編林貞岑便參與了一段令人心驚的對話,凸顯中藥技術傳承的危機。採訪戴銘錫到一半,一位在大學教中藥的教授恰巧來買藥,我們索性跟教授逛起藥行,教授提到自己還沒看過未經炮製的「生附子」,剛好老闆手邊有,便拿出來讓大家開眼界,於是教授也開始介紹何為「附子」。

附子有毒,必須用甘草水泡1週、煮薑汁,再經切片、曬乾後才能使用,所以市面上看到的附子都是炮製過後的模樣。而它原本的樣子則是類似蘿蔔那樣的根莖類,主根是中藥「烏頭」,附子則是附在烏頭旁邊的塊狀子根,另外還有一種長條狀的子根叫「天雄」,其中烏頭又因產地的不同分為「川烏」跟「草烏」…【全文未完,完整內容請見《康健》208期

延伸閱讀:
你可以怎麼用中藥房?
清洗「中藥材」SOP!2招讓你吃補不傷身!
紅棗、枸杞、當歸…6種中藥材中醫教你選!
中藥安全大解密/你吃的中藥怎麼來?
為什麼春天中醫師都在喝花草茶?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康健雜誌網站》。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