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文:魏孫鴻 Photo Credit: Unsplash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由於事業的關係,對於陸客的議題,一直有相當的關注。昨日(2/28)看到臉書上轉PO的一則自由時報新聞,標題是「他悲嘆過往滿是中客榮景不再… 網友:很好阿」,細讀內容,不禁要問:「是怎麼個好法?」。
文中的「他」是氣象主播李富城先生,李先生在臉書中對於陸客減少產生的觀光產業衝擊,提出了自己的觀察,酸民也就毫無例外地吐槽。
我想,能講出「很好阿」、「再繼續減少吧」、「終於可以出去玩了」的這些酸民,應該不是非常有錢,就是不需要負擔生計吧?否則,可以這樣「樂觀」!
陸客在特定意識形態表述中,例如要硬要講「中」客的自由時報,一直是被放大負面、忽視正面的一個經濟因素。這一點,是純然的情緒,沒有太多的理性。這樣的心態,對台灣的生存不會因為執政黨換了而成了正面,酸民不知道想過沒?
很多的討論都說陸客的消費力不強,但偏偏觀光局的實際資料中,陸客是外籍觀光客中的消費力第一名,這樣的事實,要以情緒去抹滅,道理是什麼?同樣的,很多討論也會針對陸客團的素質、結構去貶抑,認為應該開發更高層級、更精緻的觀光客源。但事實上,這些平價的行程所牽涉到的食、衣、住、行與育樂供給,影響了多少人的生計?我想單單用嘴巴談觀光的人,對此只有情緒沒有概念。否則,當有六百台遊覽車空置、無以維生的事實產生後,不會有人可以對李先生的悲嘆講出那麼奇怪的話!要知道,空六百台遊覽車不會只有這六百個司機(車主)吃落掛,同時必然有旅館、餐廳跟著沒生意。而裡頭負責掃地整房、端盤洗碗的台灣勞工(同常也就是社會中的經濟弱勢)可能就跟著失業、沒飯吃。
若以我的觀察,這段時間韓國的旅客抵台確實變多,但在觀光業的生計上,這些韓客能不能抵得上消失的陸客(無論消費力及人數),還是個問題。當然,我們也期盼觀光產業的提升,能夠吸引更多高檔的旅客赴台,進行更有深度的行程。但是,如果一個社會,充滿特定的情緒,那麼試問是不是連這類的行程我們都要跟陸客說不呢?更不用說,引領酸民情緒的那些人,幾乎找不到不賺大陸錢的,這有道理嗎?
民進黨的全面執政,帶給台灣的應該是未來、是希望,而不是沈浸在對抗與憤怒的情緒。這,對於國家的發展、台灣的生存不會有任何的助益。但難的是,操作這個情緒已久的准執政黨,要怎麼換軌?民進黨對於大陸觀光現行的講法,是用共產黨的字眼,講520後要「全面解放」,但李主播的心情卻反射出該黨的支持基礎依舊「全面對抗」的情緒。這,就證明了台灣未來得面對國格分裂的痛楚。
情緒台灣,此時此刻,才真正令人憂心!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Polygon recent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