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李幸

關於紐約第五大道的觀感,若需一言以蔽之,即摩天大樓遮天蔽日。

每座大樓都有故事,只說一個洛克菲勒中心(Rockefeller Center)吧。

這是“一個由數個摩天大樓組成的城中城,由洛克菲勒家族出資建造,設計者為Raymond M. Hood。由十九棟大樓組成,各大樓底層相通。” “涵蓋第五大道至第七大道,介於47街至52街之間。” “1987年被美國政府認定為國家歷史地標。” “繼華爾街之後,成為紐約第二個市中心”,“每天容納上班、觀光、消費的流量達25萬人。”(維基百科)

高樓之高不用多說,在我看來,最有感覺的是GE(通用電器)所在的69層主樓門前的市民廣場。在紐約7天裡去了3回,中午、下午、傍晚各一回。每回,廣場上人都不少。

不要笑我貪戀此地。

(拍到了兩邊的樓和主樓樓頂,廣場就拍不到)

(要拍到貼著主樓的其他樓頂,廣場也只能拍成這個樣)

(夜裡的洛克菲勒中心主樓門上裝飾)

(市民廣場還包括“海峽花園”,從第五大道到主樓,先經過此)

市民廣場其實很小,跟現在中國城市裡的眾多廣場根本不能比,只好說“山不在高”,“寸土寸金”。

依我看,“寸土”至少有3個功能。一是歇腳,在第五大道上逛累了,直接可以在邊上的海峽花園坐一坐。看上圖那設計,就是讓你隨便坐的。二是吃喝,這是下層廣場(Lower Plaza)的功能。所謂下層而不是地下,只是低於地平面,其實頭上有青天,不過又有帳篷遮陽擋雨。三是菜場,這讓我很驚訝,如此雄偉的大樓,門前搭帳篷就夠不嚴肅了,還賣菜?

後來我去華盛頓,看到在國家廣場旁邊,也臨時開闢出一個菜場,才算理順了心氣兒。

(洛克菲勒中心主樓前的下層廣場)

(下午5點左右,準備開張,迎候白領們下班吧)

(洛克菲勒中心主樓一層,可以隨便坐吃自帶食物。當然也可以買,到處吃食店)

還是用維基百科總結一下——洛克菲勒中心在建築史上最大的衝擊是提供公共領域的使用,這種為普羅大眾設計的空間概念引發後來對於“市民空間”(Civic Space)的重視,巧妙地利用大樓的大廳、廣場、樓梯間、路沖設計成行人的休息區、消費區,徹底落實為廣大中產階級服務的計畫,建築物不再是取悅上帝及皇帝的工具。

順帶記一下,在洛克菲勒中心臨街處,還能看到美國晨間電視節目演播室和電視臺的紀念品銷售店。可以想見電視業如日中天時的熱鬧吧。

從前的同行——拍電視的,兩人一組,一攝像一記者,記者自拍,就成雙機拍攝了。

後來在時代廣場又見一位,單人組,自個兒架好機器,就在鏡頭前自說自話起來。

沒有人圍觀。這與當年不同。當年還有某種職業尊貴感,今天不知靠什麼提氣?


(這一行其實是藍領)


(電視臺紀念品店,互聯網視頻也很快會有了)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