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主筆】 Photo Credit: geralt @ pixabay by CC0 Public Domain

英國小說家狄更斯在《雙城記》寫下傳誦千古的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這是智慧的時代,也是愚蠢的時代。」這兩句話用來形容現今所謂的「三明治世代」所經歷過的環境,一定會讓許多人深有感觸。所謂「三明治世代」指的是:上有父母,下有兒女的青壯年。若以較寬廣的角度來看,這個世代的族群包括現今35歲至60歲左右的人口。

三個年級空前絕後的經歷
這個族群又包含兩個不同的屬性。一是「嬰兒潮」出生的族群,現今已經是中壯年,甚至已經邁向「初老」階段了;另一批則是在嬰兒潮之後出生的族群,目前正進入中年,許多人正處於人生的十字路口。

一般人談到「三明治世代」,總有一個刻版印象,認為這是一個歷經滄桑、勞碌終日始得勉強餬口的族群。其實,回顧「三明治世代」走過的路,其中有許多值得珍惜之處,也有許多地方讓這個族群得以感到自豪,當然也有讓人嘆息之處。

若以時間軸來看,目前處於「三明治世代」的族群,其成長的階段可以從民國五十年代跨到民國七十年代,以當今的流行用語來說,就是橫跨5、6、7三個年級。在這廿年中,當時台灣的整體發展與現今的情況迥然有別。

以大多數人感受最深的生活面來說,從民國五十年代開始,台灣正逐漸由農業社會邁向工商業社會,政府連續推動三期的「經濟建設四年計畫」,並於1966年成立亞洲第一個加工出口區─高雄加工出口區。當時台灣的政治環境是艱困的;但是全民拼經濟的熱情卻是高昂的。從1963年開始,一直到第一次石油危機為止,台灣長期保持年均兩位數以上的經濟成長,當時的薪資調整確實是「有感加薪」。這些榮景對現今廿多歲的年輕人來說,恐怕只是遙遠的夢。

面臨承上啟下的壓力困境
再以教育來說,1968年開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此一教育普及政策讓現今三明治世代的5年級生,得以享受比父執輩更完整的受教機會,也奠定現今5年級生得以在各行業穩定帶領下一個世代的基礎。

簡單回顧從民國五十年代開始,台灣曾經走過的路,我們必須剴切地說,現今所謂的「三明治世代」實在不需要有太多的悲情,因為一路走來,現今正邁向初老或中年的族群,曾經有過物質缺乏,但充滿希望的歲月;也曾經走過在國際間飽受孤立、風雨飄搖的年代;更曾經深刻感受經濟危機的衝擊;而這些甘苦都是現今的三明治世代一步一腳印走過的路,正因為過去有這麼多人在台灣踏實的過日子、努力打拼,台灣如今才有「消耗」的本錢,這是三明治世代可以自豪之處。

然而,我們也不可否認,三明治世代的困境確實存在。上有高堂,下有妻小,生活的壓力確實可能讓人喘不過氣來,這種壓力可能不是當今的年輕世代能夠體會的,這是三明治世代的感嘆。

台灣不可或缺的安定力量
從民國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這是一段空前絕後的歲月,之前的人無法經歷,之後的人也沒有機會重現。三明治世代的人曾經見證過台灣經濟起飛、社會大幅變遷,也走過經濟發展緩慢的年代。例如,1980年代,台灣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當時GDP為六千多美元,到1992年突破一萬美元,但是一直到2011年才首度突破兩萬美元,GDP大幅成長足足等了廿年。

對三明治世代5、6年級的人來說,過去的榮景似乎回不來了。對現今的年輕人來說,過去的榮景和艱苦,他們都無法體會。因而,那些日子、那些人是上帝給現今的三明治世代特別的恩寵,這個世代將是台灣創造下一波奇蹟,不可或缺的安定力量。這個世代所累積的經驗和智慧,正是準備接棒的年輕世代所欠缺的,這個寶貴資產有必要傳承下去,而且值得珍惜。對於曾經走過的歲月,三明治世代的人可以感恩回顧;至於未來的路,就無須掛慮了,「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上帝。」(腓立比書四章6節)我們和我們的子孫終將享受從神而來的平安。

本文由「基督教論壇報」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請見:珍惜三明治世代的寶貴資產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