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論/方良吉 教授】

1904年前蘇聯的巴甫諾夫-伊凡(Ivan Pavlov)拿到了諾貝爾醫學獎。因為他發現神經系統對消化系統有其制約性的反應,例如餵狗時先發出鈴聲,狗原本是因見到食物而引起唾液分泌,但是訓練一陣子之後,狗會變成聽到鈴聲就流口水,雖然食物並沒有出現。列寧對巴甫諾夫的發現異常欣賞,特別是認為動物在巨大恐懼下,以往記憶與訓練會歸零,之後經反覆訓練與灌輸就會形成新的條件反應行為,人類也是如此。由此而開啟了恐怖洗腦的科學,導致許多人死亡。還好當時候科學未如現在這麼進步,核磁共振與血液分子化學尚未成形,否則災害更深。

人類雖說是萬物之靈,其實心智非常脆弱,很容易受到食物,聲音,影像與觸感等外來因素的影響。當外來因素產生制約時,現在已有方法測知,因此商業行為就趁虛而入,利用類似洗腦的方式讓你上癮。換言之,以前可能只有一些藥物,人類才會上癮,現在則是上癮因素無所不在。網路上癮或電玩上癮就是例子。有些學者從心理學上研判遊戲的成就感是讓人成癮的重要因素,可是筆者卻認為電玩中有意植入的聲音與影像才是成癮的主因,而悲哀的是目前無法可管,也不容易發現。筆者是從風力機運轉時之影像與噪音統計分析中體悟到其中的關鍵,例如有些轉速下影像可以讓人放心觀賞,可是有些葉片影像卻會讓人十分痛苦。雖然有如此體悟,但筆者並沒有其他證據。盼望未來會有進一步科學證明。

此外,中國明朝前就有洗心格面的說法,後來文字演變成負面說法的洗腦。而且洗腦這兩個字是先有中文之後才有英文,英文先是用 brain clean, 後來才改成 brainwash. 科學的目的是增進人類的生活,如果洗腦被惡用,那麼一百多年前的諾貝爾獎就變成恐怖的( Ivan )伊凡了。

20140903_方良吉_科技_“洗腦”,可能被惡用的諾貝爾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