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影響力新視野 圖/文:李幸
看著整個大溫地區乃一別墅型大都會,只能感嘆世道詭異。

本來,人口多寡乃至發達程度是與糧食產量成正比的。加拿大的緯度,都在中國東北以北,大部分地方為蠻荒之地,而中國大部分地方所處緯度,很適合種糧。中國人就這麽多起來。從前的領袖教導我們,人多好辦事。果然好辦事。古代,征發個幾十幾百萬民伕,修宮殿,做陵墓,建長城,挖運河,都不是個事兒;今天,中國大陸電訊、移動、兩桶油(中石化、中石油)以及淘寶的銷售額嚇死人,網民數量全球第一了。

只是人口少到只有3千萬的加拿大,做發達國家已經很多年。

至今迷惑的是,1949年以後,僅僅半個世紀時間,中國是怎麽從“四萬萬人民”發展成“6億5千萬”再到13億的?其間三年自然災害餓死多少人不論,將近40年,城市居民每月的糧食定量不足30斤,食油僅為2兩,人口卻照樣高速增長?

中國高樓大廈多,毫不稀奇,不蓋高樓安得如此多人棲身。高速公路高鐵啥的也別驕傲,這麽多人春節要回家,平時要出門。

國家財力巨大,倒是可以自傲的,只是與民眾直接關系不大。高樓大廈要自己掏錢才能住上,高速公路高鐵也得自己買票。還沒到共產主義,這都可以理解。關鍵在收入與物價之比。

2011年大溫地區平均每家庭年薪收入8萬加元(人均3萬加元,在加拿大各地區排名20之後),其中最低的市鎮7萬加元,最高16萬元(加元換算為人民幣原來乘以6,現在乘以5)。出門購物,如果不換算成人民幣,感覺挺便宜:蔬菜水果幾元錢(加幣)一磅(0.907斤),其他日用品標價的數目字也跟國內差不多。還可以光顧二手店,其物品價格換算成人民幣像在國內一樣。不要不好意思去,門前停車場能見到奔馳寶馬。

平均多少日子能到餐館不心疼地吃一次飯,也是衡量收入水準的一種感性認知。女兒帶著出門,我都要西餐,一般十幾元(加幣)一份,無非三明治或漢堡,配沙拉或濃湯。量比較大,感覺兩人一份就夠了。有人請去會所吃了一次龍蝦餐,每份40幾元,配沙拉麵包,要了一小瓶葡萄酒,4人總共200餘元。東西沒吃完,打包,感覺很奢侈了。以家庭年薪收入8萬元計算,減去稅和各種保險,一家三口進餐廳,每次花個50元(含稅和小費),就可以計算出多少日子可以進一次餐廳吧。
至於稅與各種保險費用是多少,計算起來相當複雜,且以實際某單身漢為例:其年薪收入不足5萬元,到手3萬多元,每月不足3千,但所有生活費用(含吃住通訊交通等)不到2千,仍餘1千可以用來其他消費或儲蓄。


(周邊幾公裏內至少有5家大型超市)

(華人喜歡的超市,臺灣人辦起來的)



(小菜場的價格,LB為磅,EA為個或袋、盒)

(周邊二手店也有多家,其中大型連鎖的一家)


(二手店內部分商品)


(感覺健康的西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