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吃了晚飯,我帶著朵朵在樓下散步,繞著社區走了兩圈正準備回家,朵朵卻突然拉著我的衣角,小聲的和我說:「媽媽你看,那邊有個小男孩和小女孩在打架。」我順著朵朵指的方向看過去的時候,兩個互相拉扯的孩子已經被家長分開了。

小朋友間打打鬧鬧本來也是一件平常的事,雙方家長互相道歉後,各自都說了自家孩子幾句,然後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幕發生了。

兩個小傢伙被訓後,小女孩嘟著嘴不吭聲了,反倒是小男孩「哇!」地一聲哭了出來,小男孩的爸爸臉瞬間就拉下來了,不自覺聲音也高了個八度和他說:「別人小妹妹都沒哭,你委屈什麼,男子漢流血不流淚,知不知道!」

回到家很久,我還在回味遇到的這個小插曲,小孩子哭鬧本來是最常見不過的。但是,大多家長們好像只能對女孩哭報以理解的態度。

而男孩哭就常常被唸:

「我數到三,把眼淚給我憋回去,別像個女孩子一樣!」
「再哭你就不是小男子漢了,別人都會笑話你的。」
「動不動就哭,一個男孩子扭扭捏捏的,連妹妹你都不如!」

但是,誰規定男孩生來就應該是勇敢堅強的,男孩就沒有哭的權利嗎?

男孩也擁有哭的權利

事實上,在6歲以前,男孩可能會比女孩更為敏感和脆弱,對情感的需求和表達慾望也更旺盛。

兒童教育專家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男孩》這本書寫道,「從生理結構上看,男孩腦幹中的脊髓液,血液中的多巴胺都比女孩要多,大腦的發育要比女孩晚6〜12個月。」

這個年齡段的男孩在生理上就會比女孩成熟的要晚,並且由於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還很弱,所以男孩更易用較極端的方式表達情緒。

親子教養,哭泣,刻板印象,男女有別

這也是為什麼男孩好像擁有無窮的精力和破壞力,總是在不經意間闖禍和惹麻煩。孩子和成人一樣,他們也需要宣洩自己的情緒,而哭就是情緒宣洩中最直接有效的一種表現方式,不論是女孩還是男孩。

家長不要戴「有色眼鏡」

在傳統的教育觀念下,「窮養兒,富養女」!女孩在成長過程中,被噓寒問暖和精心呵護是再理所不過的了。相反的,不要富養男孩早已經成為家長們心照不宣的信條。

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長為外界眼中合格的「男子漢」,男孩掉眼淚的行為,在部分家長看來是不允許的。這不僅讓他們丟臉蒙羞,更會讓他們火冒三丈。

親子教養,哭泣,刻板印象,男女有別

我就曾看過這樣一條新聞:

一位澳大利亞的父親將自己才5周大的兒子搖成腦性麻痺。原因竟然是因為兒子總是哭泣,讓他覺得兒子不夠man。從而多次暴力自己的孩子,在接受採訪時,他說:「我聽到他哭泣時非常憤怒。男人不該哭泣,他必須要像一個戰士,一個真正的男人。」

多可悲,小男孩的人生才剛剛起步,卻因為自己親生父親的偏見,從此以後都要活在無盡的痛苦中。

不讓男孩哭是一種傷害

我有個朋友在不久前去看了心理醫生,他說自己活了這麼多年其實一直很不快樂,覺得自己像是個沒有情緒的機器人。因為他從小就被父母嚴格要求,遇到任何事都不准哭。

被同學欺負了不准哭、打籃球摔的膝蓋流血不止不准哭、遭遇情感挫折也不能哭。長時間壓抑著自己,即使有時遇到事特別想流淚釋放一下,也會下意識的憋著。久而久之,讓他養成了酗酒和摔東西的壞習慣。

因為要做「男子漢」,長時間壓抑住壞情緒,不發洩出來,但它最後還是會以其它的形式爆發。

不許男孩哭,也是對男孩的一種傷害。

親子教養,哭泣,刻板印象,男女有別

會哭的男孩活得更豁達

當男孩忍不住哭泣時,並不是軟弱和沒出息的表現,而是他在試圖告訴你,他需要你的愛與理解。作為父母,我們希望孩子健康成長,也總有方法讓他們開心哄他們笑,但是允許孩子哭出來,有時候或許比哄他們笑更為重要。

因為只有懂得釋放情緒的男孩,才能真正地祛除掉內心的負能量。以輕鬆大方的姿態和寬廣的胸襟,去克服困難和面對挫折,最終才能成長為有擔當有責任感的男子漢。

養育孩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於男孩,更要多一些耐心和包容。

如果你家孩子是一個小愛哭鬼,先不要急於給他打上標籤,說他扭扭捏捏不大方,像個娘娘腔,脾氣大,矯情。趁他還是個小男孩的時候,給予他哭的權利吧!告訴他哭過了就要學會勇敢,悲傷完了就要學會堅強。

真正的勇敢從來不是浮於表面的故作堅強,而是敢於表達自己的感受,在男孩敏感脆弱的年紀,讓他在情緒裡待一會,最後他才能在迷惘失意中找到最真的自我。

本圖/文由「媽媽經」授權刊登,非經同意不得任意轉載。
原文出處:「不許哭!」刻板教養對男生殺傷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