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i草根影響力新視野/記者梁瓈月】

策展人王宗欣透過應用社群互動程式、3D列印、體感捕捉、Slit-scan與互動電子系統等,展出各種創新科技跨界的藝術創作,並同時進行一場對社會的思辨,探討台灣長期追求速成和過度包裝的結果,導致產生許多荒謬虛假的現象。這個展覽有許多有趣的互動裝置,透過程式編碼與螢幕顯現,可以看到自己與數位科技的互動,不但充滿新奇,還有很酷的體驗感受。
0205-Dosomething-Studio
(影像來源:Dosomething Studio)

以下是幾個科技作品的介紹:

作品一:Gomo一款假的交友軟體 (網路互動程式)

藝術家:王宗欣、吳仲倫、曾忠嶽

作品以模擬交友軟體為創作概念,網站畫面出現一張圖片,其顯示的人、事、物是「真」或是「假」?讓閱聽人在網路上對於各種社會現象,以最短秒數做出直覺判斷真假。透過社群的去中心化行為,特別以負面的角度討論群眾關心的事件。大眾可參與討論也能提出自己的論點,再將個人意見讓大眾判斷真假。互動結果與討論為所有負面能量文字的總合,此大數據得以應用於更廣泛的議題。

作品二:Mistake / 複合媒材 (50cm x 70 cmx 50cm)

藝術家:王宗欣、李霽

作品為植物製成的容器收納,藉由 3D列印成為永生花,反轉了植栽應被盆器裝盛的概念。隨時間的流逝,草木自然榮枯 ; 但應用微積分成型的塑膠製品卻永垂不死。觀者依習慣與經驗來形塑物品的美好意象,間接捨棄了物質與行為原有鏈結的關係。每個人、每件事與每個物體皆有獨特的千百種形象,一再重新地被釋意,並沒有唯一的解釋。

作品三:相同的唯一 / 錄像互動裝置(700cm x 150 cm)

藝術家:王宗欣

觀展者站立於作品前,從互動錄像裝置演算數據中,重組出幾十幾百風格相似的自己。「設計」與「消費」是難以通透的矛盾關係,儘管我們透過選擇來穿戴不一樣的服裝與飾品,然而過程中這些元素卻早已轉化為資料庫的數據。所謂的自我風格也僅其中一筆資料庫的排列組合。我們難以表現真正獨特性,再怎麼與眾不同,也只是相同的唯一。

作品四:SUPERFAKE / 電子互動裝置 (400cm x 230 cm x60 cm)

藝術家:王宗欣、鍾榮真

作品將透過感應器捕捉觀者的動態,即時將身體投射的部位於玻璃上,畫面由透明轉為霧面。兩側的觀者沒辦法清楚地看見對方,只有模糊的影像。社群網路的人在面對彼此時,營造出來的形象並非真正的個性,儘管如此不真實,大眾仍保有窺探之心並盼能與驚喜相遇,誰叫我們都以「超級假」的面貌展現於此世代。

作品五:如影隨形 /錄像裝置(Full HD)

藝術家:王宗欣、張雅婷、SUPER ADD

作品為「如影隨形」舞蹈影片與幕後製成的紀錄影象,分別表達出消費者透過消費得到愉悅和滿足感,這滿足感如影隨形地讚揚著物質主義。我消費,故我在,真是美麗的令人上癮。

作品六:狹縫中的連續微觀 /錄像互動裝置(500cm X200 cm)

藝術家:王宗欣

作品藉「縫隙攝影」的原理,在空間裡設置一條光線,凡物體停留在這個光線時將被記錄下來並向右流動,產生獨一無二軌跡。利用觀者與作品的互動成為獨特的影相,隱喻在這個數位網絡時代裡,任何聲音絮語、反應動作都將不受時間、空間中的限制地留下記錄。彷如0與1的數據,雖片段零碎又能被窺視出某些輪廓。

作品七:Producer & Consumer / 攝影(500cm x 200 cm)

藝術家:王宗欣、TIM WU、林永政(3CM)

作品利用鏡子來影射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係,鏡中人拿著一顆完整的蘋果,但真實的背面是一顆背面腐爛的蘋果。用錯視的手法表現消費者和生產者之間關係是模糊且曖昧的。在物質主義的過度包裝下,大眾往往沒有省思地全盤接受,我們究竟是受害者?還是加害者呢?

作品八:Online shop / 複合媒材(400cm x 250cm x150cm)

藝術家:王宗欣、Oqliq

電子商務逐漸取代實體通路後,消費者改變消費習慣,看似方便快速的交易卻往往隱藏著危機感,再多的商品描述標示與圖像都難能確認,心裡仍疑惑著「是不是真的買了一件毛線衣?」作品是一間實體商店,觀者可真實觸摸、穿戴衣物後決定是否購買?不過結帳方式卻為電子商務的付費流程,諷刺一切矛盾,卻又無限輪迴怪異現象。

你覺得社會虛偽嗎?想體驗一下科技藝術呈現出來的虛假意象嗎?科技藝術的呈現方式讓人無法想像,抽個空到三創生活園區看“超級假”就可以感受科技藝術的魅力。

更多評論:草根影響力新視野